踏入商海翻大浪
初中毕业后,周卷文参加了修二龙山水库和修南秦水库,后来成了二龙山水库管理处的一名干部。到1984年,感受到改革春风的周卷文觉得这是做生意的大好机遇,便辞去工作,准备经商。当时的商县水电局要办一个水泵加工厂,想请他去当厂长,开出了“给家属转户口”的优厚条件,三次到家里请他,周卷文却吃了秤锤铁了心,断然拒绝了。
当时,他看到南方已经开始流行铁门窗,而商洛市区各个单位还是木门窗,既不好看又不耐用,他料定随着社会的变化,这些单位都要换。看到这一商机,周卷文到麻池河信用社去贷款,信用社干部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贷给你3000块钱,你拿啥还?棒子磨牙——夯口,他又气又委屈,连夜走到商县城,去找城里当年一个有名的万元户帮忙。万元户听完他的话,一拍胸脯说,兄弟,我看你是实心干事情,哥支持你,我明儿就到信用社给你担保,你还不起哥给你还!
于是,就用贷来的3000元钱,周卷文办起了自己的“兴盛公司”,专门生产钢门窗。刚开始,他瞄准电力、金融等这些有钱单位,给他们制作钢木门。为打开市场,他自己垫资做好钢门窗先安装使用,觉得好后再付款。只要客户打来电话,及时上门服务,小修小补等从来不收钱。同时,他还自己钻研,对门窗锁等部位进行技术革新。时间长了,这些单位领导觉得周卷文为人实诚服务又好,单位有了活就吩咐下属找周卷文来干。而且活儿一定,钱就直接给打到账上,这样他就再也不愁买材料的资金问题了。就这样,他在商县城里的口碑越来越好,生意也越做越大。活儿赶不出来,他就找来机械厂、大修厂的工人,晚上让妻子做一大锅饭,这些工人下班后在他厂里吃了饭再加班干活,两晚上记一个工。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工人开始“捣乱”,厂里急着干活,他们却找各种理由推辞不来。周卷文就意识到,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于是他自己招来了些初、高中毕业生,给他们教技术,让他们在厂里干活。厂子大了就要懂管理,40多岁的周卷文就一边实践,一边捧起书本翻看管理方面的书籍,不几年,公司居然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就这样,雪球越滚越大,到2000年以后,“兴盛公司”年营业额就达千万元以上。
从传统小厂到现代企业的华丽转身
进入二十一世纪,同行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周卷文决定舍弃钢木门生意,成立了“商洛市隆源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从传统小厂到新型现代企业的华丽转身。
隆源公司的业务主要涉及经营钢材、搞劳务输出和房地产开发。成立了新公司,经过多年的商海打拼,这时的周卷文显示出了他非凡的管理水平。在用人方面,他宁肯出高薪,也不用无用之人。他自己跑到西安为公司招揽管理人才,自己出管理方面的试题对求职者统一进行考试,自己阅卷后认为合格者才录用。有时跑五六次却招不到一个合格的人才,职介所的人抱怨说,周总,哪有像你这样招人的,要求太高了!他笑着说,我招回去的人就要能用,没本事的我一个都不要。以挑剔的眼光,严格的要求,他为公司招来了一批贤才。
周卷文的公司里有自己的建筑队,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工,这些人文化素质低,出门打工没技术。但只要是进他的建筑队,那都要经过他的考试和培训,认为合格了才让他们出门干活。随着建筑方面技术的改进,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抽空对工人进行培训,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质量管理和新技术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水平,打响建筑公司的品牌。
周卷文常说,厚道不是无能,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做人的大气,只有厚道的人做事才能长远。近几年,他开始进军房地产,2012年开始在市区东部筹建东林大厦。在建设过程中,他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并且自己经常到工地上查看,并教导工人:这276名住户有些人倾尽家产买这一套房,看中的就是我们讲诚信、质量好、价格优惠,我们若把不好质量关,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在他的严格监督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东林大厦崛地而起,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成为市区东部地标性建筑。在东林大厦的销售上,他主动降低价格,让利给客户。最终,在近几年商洛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凭着他的信誉,凭着他的厚道,他的楼盘销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