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虽然名为对患者的“保护”,且处于本人一时自残、自戕、行动过激的行为,但该方式在公众看来还是“太不人道”。
王绍礼表示,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回龙观医院对保护性约束进行了“大动作调整”,即对患者发病时的约束医嘱,由长期、即刻约束,变为只允许即刻约束。原则上,约束执行后,医生会每4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经评估病情稳定后,须立即解除约束,杜绝长期约束的情况。在约束期间,医生也会对患者评估,以确定什么时候能解除约束。同时,医生还必须告知患者将对其进行保护性约束措施,如其本人不同意,医生须对其进行再评估,如果确实没有约束必要,应取消约束医嘱。
【特别关注】3
自由行动
■法律原文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试点开放病房扩大活动空间
精神病医院留给大众的印象,大多是“铁将军把门”,即使病房大门已锁好,护士也要长期巡视,以防万一。按照规定,除了每日外出活动和进行检查、康复等外,所有时间都要在这个封闭的环境内度过。但是,精神卫生法颁布后,患者活动范围严重受限的局面将得到改观。
王绍礼介绍,目前,打造“开放式病房”已列入回龙观医院今年的工作计划,首批将改造40张床位的“开放病区”。住院患者经过医生评估达到稳定阶段后,即可入住开放式病房。按照预想,病人除治疗时间须回到病区里外,其他时间可以在医院内自由活动。同时,还将设置一定数量的家庭病房,家属可陪伴治疗,此举旨在让患者在出院前提前感受家庭氛围,也有利于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
“活动半径的扩大将有利于病人解除心理上的束缚,在开放病房,患者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有利于他身心恢复和出院后恢复社会功能。”王绍礼表示,目前,医院已有20张床的开放性病房,主要收治神经症患者,下一步,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也将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实现从封闭式,到半封闭,直至开放式的管理。
“我们最大的顾虑是精神病患者冲动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危险性的特点,开放病房必须考虑这些特点。这不会影响我们开放的步伐,但需要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做保障。”王绍礼介绍,预计今年底前开放性病床数量在现在的基础上扩大3倍。开放到什么程度?哪些患者可以入住?入住标准是什么?王绍礼表示,尽管精神病院病房从封闭式短时间内变为开放式不现实,但医院“摸着石头过河”将逐步扩大试点病区规模。
■探访
>>入院前
详细告知收治耗时翻倍
5月9日,回龙观医院门诊大厅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2米多宽的过道里,患者或家属或坐或站,往来的人们只得侧身穿梭而过。门诊一诊室内,邬昊(化名)正和妻子小声争执着,面对医生给出的“住院治疗”建议,两人各执一词。
10年前,邬昊开始出现癫痫症状,曾复发过几次,目前已经出现精神疾病症状,医生担心他产生自伤、攻击等行为,建议他住院接受系统的治疗。显然,邬昊对入院治疗十分抵触。妻子只得耐心安抚:“你昨天还说自己舌头都没了,嘴都张不开了,听话,住几天院好了咱就回家。”邬昊默许地点点头,拉着妻子走出诊室,表示“要再商量下”。
根据新的精神卫生法要求,医生把患者和家属的合法权益和义务详细介绍了一遍,包括住院期间的通讯权、书信权和会客权等。“收治一名患者,原来进行告知和征询意见大部分只要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但现在要半个小时以上,而且对每个患者都要进行详细的入院前风险评估。”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