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之物在历史孕育中升华为精美藏品
凡是接触过古地毯收藏的人,都无不被其婉转优美的花纹、典雅协调的色彩所深深吸引,尤其是独特精细的编织工艺和鲜明的地域文化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特别是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后,这些古地毯早已超出了一般铺地之物而升华成为精美文化艺术品。
刘世杰告诉记者:“到了汉代,随着通往西亚、欧洲的丝绸之路开通,不仅运载了丝绸、地毯、瓷器、茶叶和香料,也促使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国地毯编织工艺从而随着中国的丝绸之路经过中亚带到了中东和欧洲,同时也让中国人见识了代表波斯文明的波斯毯。因此,今天一些保存完好的波斯古毯在图案中还清晰保留着许多与中国古毯图案完全相同的花纹。”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明末清初,中国手工地毯制造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且消费多在宫廷和寺庙中。在这期间产生了大量美轮美奂的挂毯,在许多国家,中国古毯被作为永久的艺术品而收藏。”刘世杰说:“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中国地毯自古以来所使用的手纺纱被机器纺纱代替,天然植物染料被合成的化学染料取代,采用现代手段批量加工地毯,摒弃了传统手工工艺。”
刘世杰在言谈之中表达了对于这一冷门收藏的深厚情感,他说:“古毯制造不易,保存又必须小心,所以古地毯在当代已是越来越少,所以希望有更多的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了解古地毯及其文化价值,并且保护中国文化艺术品中这一濒临消亡的品种。”(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