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钻石现货供应商深圳沃尔钻(即:金樽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东海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证实了这种说法:“深圳占有世界珠宝加工市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也包括很多顶级珠宝品牌和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一颗钻石从开采到制成珠宝成品销售,至少要经过7到9个环节,层层加价,但钻石加工厂的利润率并不高,推高钻石售价的主要是在流通领域,暴利主要存在于品牌商、销售商环节。”
据万子红透露,传统钻石销售商(或品牌商)大多采取和百货商场联营的模式,商场一般要抽取营业额25%作为扣点,同时还要至少留取售价的42%作为品牌费用、销售成本以及利润,因为销售量小只能保持单件货品的高毛利率。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下,钻石的成本价也只占到钻石销售价格的33%左右,也就是说,一颗百货商场售价10万元的钻石,其成本价一般只有3万多,你付出的其余部分都是流通费用和品牌溢价。
惊人低价如何炼成?
“钻石成本一点不神秘”
2002年,以“钻石小鸟”为代表的网络钻石销售平台开始出现,因为抛开了品牌商、百货商场等中间环节,他们销售钻石的价格只有传统百货的五成到六成,第一次撕开了钻石行业的暴利面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国内像钻石小鸟、珂兰等成规模的钻石珠宝类在线B2C(商家对顾客)服务商已经有100多家,总体市场规模已接近70亿元人民币,约占整个钻石市场规模的5%。
低价是电商们最具杀伤力的利器,但是其弱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电商的发展主要受3个因素的制约:一是缺乏体验。钻石唯一用途是人类之间用来传达感情的物品,网络消费过程过于简单冰冷。二是信用环境制约。钻石单价很高,网络销售存在一定风险,目前电商销售的一般都是5000元左右的低价产品,大额的产品销售则一直都是瓶颈。三是物流障碍。货物有丢失或偷换的风险,责任难以界定。”中国著名战略和品牌管理专家,原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刘启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电商自身其实也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纷纷建起地面体验店,而相当多的消费者只是在网站了解产品情况,最后还是去体验店购买。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钻石电商只能算是“伪电子商务”,因为线下收入明显高于线上。这些地面体验店除了大量增加了电商的成本,运营管理也并非是电商们的长项。这也是为什么10年时间,电商即使价格优势巨大,但还是只占到整体钻石市场份额的5%。而钻石电商开宗立派的先驱、曾经是中国最大的钻石B2C网站——“九钻网”的倒闭和卖身成为了一个标志性事件。
2011年后,另外一种新的平价钻石销售模式开始出现,那就是平价专业钻石大卖场。这种大卖场与电商一样,摒弃过多的中间环节,以量大、低价形成优势。不同的是,这些卖场多处于繁华商圈,往往紧邻传统百货或就在其中,店面装修、购物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更胜传统百货,不仅店面巨大、装修时尚、货品繁多,更有一套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但其价格基本与电商持平,只有传统百货的一半。
万子红认为,专业大卖场低价的秘密其实很简单:第一,最大程度地压缩流通环节数量,剔掉加价率最高的品牌商,可以节约出一大块成本,自建渠道又省去了25%的商场扣点。大卖场是以“销售商品牌”替代“商品品牌”,这有点像服装行业中ZARA和优衣库的SPA模式(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欧洲首富不是LV的老板,而是ZARA的老板。”
第二,平价大卖场模式可以实现大批量采购,大大拉低进货成本。传统品牌商都是根据自己销售情况,小批量购进对于自己来说比较好卖的钻石品种,这样的采购方式只能通过一级一级的批发商、代理商拿到,价格比较高。但是,大卖场可以直接向一级批发商“批发”,价格要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