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清风,驱除了三伏的酷热。中午饭后,在若有若无的雨丝中信步出门。逛至一小书店,正翻看间,手机响,是托运公司的,告知书到了。当即返回。
验收完毕,坐下来翻开书来,心里免不了生出一番感慨。这本书编得有点即兴,出得却很省心。与《人迹霜桥》相比,页码正好相同,但由于这本用的是轻型纸,看起来却比那本厚了许多。拿在手中,感觉还是不错的。封面的色调有些微调,与原来看清样时寄来的那个偏红的色调相比,显得沉静典雅了许多。我是比较喜欢的。但愿朋友们也喜欢。
2008年5月入住新居后,应了楼下院中之景,也因着自己的喜好,正式给书斋取了个名号:醉柳轩。博客原来号之曰人迹霜桥,是随了上一本散文集的名字而叫的。现在自然也就随著书斋名而改了。此后这三两年间随笔所写的文字,也就统统归于它的名下。过完年后,收到河北《散文百家》杂志社寄来的《散文百家十年精选入选通知》和《散文百家系列丛书出版简章》。《散文百家》是我前些年发表文章的主要阵地之一,有着充分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便试着整理这几年的文稿。说是试着整理,是因为在自己的感觉中,《人迹霜桥》出版才不过四年。而那本书可是十年积淀才拿出手的呀!而这几年,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以前那般从容了,量的积累有限,而且那些原本不是为发表而写的博客上的文字,就更是有随意粗疏之嫌了。
书名就叫《醉柳轩随笔》。3月份整理出电子文本,发了过去。经编委会和出版社审稿后,纳入丛书第3辑。前天,接到特快专寄的书稿清样和封面小样,发现排下来竟有近300页。这两天连夜校订,通看下来,竟觉得这文字一旦汇集起来,形成方阵,那还是会生成一定气象的。于是便稍觉心安。
全书分为四辑:卷一,柳荫絮语,为相对完整意义上的散文作品;卷二,案牍随笔,以读书札记、生活感悟类随笔小段为主,也可说是真正体现书名的部分了;卷三,碎步萍踪,一些琐碎的行旅见闻和趣事;卷四,浅谈漫议,所收为为近些年,也包括前些年的部分文化漫谈、评论性随笔文章。此外,还有一个附录:《人迹霜桥》夜话,所收文章为《人迹霜桥》出版后,陆续见到的部分评论,编入这部分稿件,还真有点不好意思。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似乎有点厚颜无耻的味道。但既然已是这样,那就啥也不说啦!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