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直部门  »  权威发布

力保清水供京津

力保清水供京津

2014-05-05 09:47:17

——镇安县“丹治”项目综述


  走进镇安西口、回龙等“丹治”工程项目区,处处可见水边柳成行、山腰桑烟旺、山顶松柏翠、路旁桂花香,生态修复后的镇安,青山秀水入画卷,碧水蓝天扑面来。
  浓墨重彩治山水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属秦巴土石山区,自然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贫困县。全县农业人口26.09万人,耕地面积40.57万亩,其中坡耕地23.79万亩,坡耕地占到耕地面积的58.6%,是“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程规划》,镇安县自2012年年底开始实施二期“丹治”项目龙脖子项目区梓桥沟小流域和程家川项目区西口小流域,工程自2012年11月动工至今,累计移动土石方44.8万立方米,投工36.79万个,新修河堤9500米,坡改梯950亩,植树造林1.86万亩,实施生态修复2.82万亩,新建谷坊、蓄水池、田间道路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66处,完成治理面积74.86平方千米,占规划任务的100%,圆满通过了省级2012年年度验收和国家南水北调办2013年度的技术评估。
  随着二期工程的如期实施,镇安不仅把“山变青、水变绿、村变美、民变富”的美丽梦想变成了真切的现实,也为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建设美丽镇安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措并举逐浪高
  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镇安县成立了由水务、发改、财政、林业等部门参与的“丹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配套出台了一系列过硬的政策和措施。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奏“治理一方水土、秀美一方山川,富裕一方群众”的大合唱。在具体推进中,集中水利、林业等职能部门及项目区乡镇力量,部门联手、协同作战,大打“整体战”和“组合拳”,强化建设管理、严格检查验收、明确安全责任,实现了“丹治”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
  同时,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治理思路,先后建成了马场沟、赵家沟口、岭沟、青树等几处示范点工程,通过示范点工程的示范引导,有力推动了“丹治”二期项目建设的均衡开展。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做到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流域治理与产业建园相结合,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流域治理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着力打造经济型、生态型、旅游型精品流域。
  玉水金山笑颜开
  通过二期“丹治”项目建设,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人居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实现了山青、水绿的水土保持目标。
  特色产业助农致富。项目区新建大棚蔬菜基地3处面积35亩,舍饲养鸭1.36万只。新建茶叶、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园2.3万亩,培育各类种苗860余万株。
  道路畅通助农出行。在程家川、梓桥沟新修田间道路51条13.5千米,为项目区广大群众提供了畅通、便捷的交通环境,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工程。
  生态新村助农幸福。项目区修建水体景观3处,发展农家乐园9家,实施改房1193户、改灶2218户、改圈1635户、改厕1831处。建沼气池87口,栽植道旁绿化树22.3千米,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村风景。
  (镇安县水土保持站)

  • 相关阅读
  • 市城管局五项措施打造人民满意城管

      商洛日报(唐乐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城管局在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同时,紧密结合部门职责,扎实开展“三听三问”(听基层呼声、听群众心声、听社会议声...

    时间:05-05
  • 税宣春风劲吹便民办税嘹亮号角

      商洛日报(王礼朝 王新鹏)四月的商洛山,春风化雨,满山叠翠,四月也是全国第二十三个税收宣传月,市国税局紧扣“便民办税”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税法宣传更接地气,实实在在的走到了纳税人身边...

    时间:05-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