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差价药品”群众欢心
“看得上病,吃不起药”是多年来困扰大多数老百姓的一件忧心事,而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实施,“望药兴叹”的普通群众终于喜笑颜开。“一盒阿莫西林胶囊原价4.6元,现价1.9元;一瓶辅酶Q10原价10元,现价6.3元;一盒头孢氨苄胶囊原价4.8元,现价4.2元……”一个基层镇卫生院的医生给笔者算了一笔账,鲜明地反映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药品价格的变化。自2010年8月起,全市134个乡镇卫生院、2232个村卫生室、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三统一”管理、零差率销售。2012年10月,实施范围扩大到7县区20个县级医疗机构。该制度实施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不断强化管理,加强督查,7县区均成立了药品结算管理中心,落实周转资金,网上集中采购、资金统一归集支付等管理政策落实到位,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合理,药品“三统一”工作逐步规范。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由2009年最初的520种增加2013年的862种,配送公司由3家增加到11家,镇、村两级基本药物配备率、使用率达100%,各类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5%,累计减轻患者负担1.16亿元,在破除“以药养医”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缓解了“看病贵”问题。
“预防为主”群众安心
“像城里人一样享受满意的预防保健服务”是许多农村人曾经的梦想,医改让这一梦想变成现实。2009年以来,我市以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为契机,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筑牢了“少生病”的公共卫生根基,从源头上保障了群众健康。目前,全市市、县、镇、村四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网络完整,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7类62项重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累计对10.79万名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住院分娩补助,补助金额8144.26万元;对18万名农村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检查,对6000名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乳腺癌检查;免费向适龄儿童提供11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13种传染病;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累计体检17.67万人次;规范管理21.77万例高血压、3.63万例Ⅱ型糖尿病、976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成功应对H1N1、H7N9禽流感防控、手足口病防治和胡蜂蜇人事件救治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救治能力显著增强,洛南县被评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镇安、洛南县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商南、山阳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县城,全市卫生县城(城市)实现全覆盖,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公共卫生保障群众“少生病”的作用不断增强。
“公立医院改革”群众称心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是政府向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我市始终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深化医改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予以推进。镇安县2011年列为省级改革试点县、2012年列为国家改革试点县,为全市乃至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经验,2013年七县区全部启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各级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投入稳步加大,县级财政按照县医院70%、中医院和妇保院100%的比例对在编在岗人员的基础工资实行了补助,对离退休人员工资实行全额保障,商南县制定出台了《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财政补偿办法》,政府办医的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镇安、洛南等县经过调研论证,成立了县级公立医院理事会和监事会,制订出台了《理事会章程》《院长考核办法》等,初步建立起了理事会领导、监事会监督、院长具体负责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新机制。会同物价部门完成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理顺了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市编办采取核定暂控编制的办法,为全市县级公立医院新增床位编制654张、人员编制748个。积极探索建立以全员聘任、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医务人员合理收入不减少。大力推行预约诊疗、无假日门诊等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在商南、镇安、洛南等县实行“先住院、后结算”制度,努力为群众就医提供方便。省、市6所三级医院对7所县级医院进行对口支援,16所县级公立医院与20所镇卫生院结对推行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改革,县域内就医比例达到80%以上,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初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