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纪实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张 溢)对于身处反腐倡廉风头浪尖的纪检监察机关来说,2014年是责任和压力高度负载的一年,也是作风转变、业绩丰厚的一年。这一年,商洛市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聚焦主业,以“忠诚、干净、担当”规范自我,绘就了一幅气正风清的画卷:“从781个参与和牵头机构抽身聚焦主业;深化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态监管;查处违纪党员干部1022人,将45人移送司法机关,挽回经济损失2250.47万元;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五强”队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向领导干部赠发廉政枕边书……”一项项有力的举措,一个个丰硕的成果,无不彰显著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化“三转”、加强队伍建设带来的新气象。
“一减一增”明确职责
2014年,关注商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人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纪检监察机关对其主业进行了重新定位,执纪监督和查办案件力度明显加大,而这些变化就集中体现在“一减一增”上。
“一减”——减少参与、分管他业的机会,实现了履职尽责职能的增强。市纪委主动从牵头、参与的118个议事协调机构中退了出来,县区纪委也从781个临时机构“抽身”,两级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均减少到了8个。严格规范确保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乡镇纪委书记不分管与党风廉政无关的行政和党务工作,不参与任何议事协调机构,实现了从“包打天下”到聚焦主业的华丽转身。
“一增”——增加办案机构、工作人员和责任担当,实现了工作力量的增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新增设查办案件室13个,新调配办案人员93名,实现了一线办案机构和人员数量的翻番。商洛市纪委机关新增编制25人,使办案人员达到机关总人数的77%。柞水、山阳县纪委分别调整、调入22名干部充实到办案岗位,将70%的人员放在办案“前线”。以“传帮带”的方式将基层优秀年轻纪检监察干部送到市、县纪委进行轮训。同时,市纪委出台了《关于落实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的意见》,框定了纪检监察机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执纪、问责和队伍建设的责任,进一步健全了监督检查、查办案件、责任追究和自身建设等4项保障机制18项制度,夯实了工作责任,促进了工作落实。
“拍蝇打虎”聚焦主业
率先改革提升能力。为了全身心地搞好执纪监督和查办案件工作,商洛市纪检监察机关以落实“三转”要求为契机,积极深化办案机制改革,有力地增强了工作能力和信心。作为全省“纪检监察案件线索处置和查办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试点市,他们探索建立了案件线索移送、报批和核查等制度,推行了联席会议例会、案情通报、全员办案、奖励实名举报人等举措,实施了析案学法、案件查办终身追究等办法,强化了党委对“打虎”的支持,规范了纪委办案流程,调动了群众参与执纪监督和查办案件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对腐败严查严打“零容忍”的合力。
重拳“打虎”震慑有力。一年间,全市先后重点查处了16件县级领导干部腐败案:商南县原政协主席王浩、镇安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商洛市房管局原局长、商洛市疗养院原院长、丹凤县原副县长……同时,严肃查处了188名科级领导干部违纪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震慑教育了一批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
强力“拍蝇”毫不手软。12月1日,商洛市纪委官方网站公布了山阳县纪委对10名镇、村干部立案调查的消息,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强烈关注。而这,也只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拍蝇”不手软的一个缩影。一年间,全市先后处理科级以下党员干部违纪案件818人,一批侵占群众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官”腐败案以及民政、扶贫干部在民生项目资金发放中贪污受贿案件得到查处,维护了百姓权益和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