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柯 凯)屏幕那头是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屏幕这头是扎根乡土的实践与创新。丹凤县用一根根网线、一个个远教站点,将“云端课堂”转化为服务基层、治理乡村的“实践引擎”。近年来,丹凤县以远程教育为重要抓手,创新推行“远程教育+”模式,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和技术赋能,实现了远程教育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丹凤县以“强基固本+覆盖延伸”为出发点,构建起覆盖县镇村三级远程教育管理体系。全县共建成187个标准化远程教育站点,实现所有镇村全覆盖。每个站点均按照“五有”标准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员,实行AB岗管理机制。通过“月初提醒+月中调度+月末汇总”的机制,确保站点开机率和参学率均达到100%。县里还将远程教育站点向新成立社区、产业园区和非公企业延伸,配置55英寸液晶电视等硬件设施,打造“党群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融合阵地,进一步拓展了远程教育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
丹凤县还积极探索“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双课堂模式,将远程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紧密结合。一方面,推出“远教自学课堂”,播放全国党员教育片、党史纪录片等内容,年均组织学习活动20多场次,覆盖党员干部1.2万人次。另一方面,开设“技能课堂”,邀请农技专家、致富带头人开展畜禽病害防治、果蔬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受益群众3500多人次。依托“乡音党课”等特色载体,用当地方言宣讲政策和技术,推出四大类“远程教学课程”,通过庭院会、党小组会等形式,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大大提升了群众参与治理的能力和信心。
同时,丹凤县积极构建“学用转化+产业融合”模式,将远程教育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县打造了许家塬村奇异果科管、土门村猕猴桃种植等24个学用转化基地,直接带动150多名党员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实现产业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此外,丹凤县将远程教育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常态化组织学习观看《榜样》《党旗在一线飘扬》等专题片,开展“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以典型引领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