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樊利仁 杨 俊)9月10日,笔者从丹凤县政府办获悉,今年以来,丹凤县紧扣“三农”工作目标,按照“县抓龙头、镇建基地、农户参与”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提升转变、从传统产业向富民增收转变、从当下见效向放眼长远转变。
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提升转变。丹凤县从“种、养、加、销”各环节破题,推动产业从零散化向集群化跃升。做大做强首位产业,新建葡萄基地887亩,将全县葡萄酿酒品种占比提至44%,商镇、棣花等地有机肥使用率达65%,全县中药材新增种植3.5万亩,林下种植茯苓、天麻1.5万余亩。邀请专家指导GAP基地认证,建成溯源点36个。金时川食用菌三产融合示范园已基本建成,菌棒加工、净菜预制、菇酱深加工“一站式”推进;核桃产业投入千万元支持企业技改,五谷源万吨贮油区投用,凤林生物技改项目成了绿色发展亮点;中药材接上“数字翼”,天麻产业园建成24万箱智能方舱。葡萄酒开通3个电商平台、5家直营店,省内外开设了31个专卖店,核桃产业撬动2.6亿元产业贷,鑫之源、丰疆源出口核桃仁400吨创汇2000万元。
从传统产业向富民增收转变。丹凤县通过全链条的延伸,让特色农业结出了硕果,丹凤葡萄酒累计举办营销活动12场次,销售葡萄酒847.4吨,综合营收3939万元。培育花瓶子镇为千万袋示范镇,种植袋料香菇560万袋,全县建成8个百万袋示范村、654户万袋示范户,10个标准化菌种厂生产菌种501万袋,全县食用菌种植突破2300万袋,产值2.56亿元,带动万余名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中药材方面,西安灞桥的大秦岭中药材数字化营销中心开门迎客,天麻、山茱萸引来了新加工品,促进了中药材产业与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康养旅游深度融合。畜禽产业方面,落实在建、新建场4个,改造提升7个,复活闲置场7个,培育场70个。
从当下见效向放眼长远转变。丹凤县峦庄天麻农文旅融合示范园、商镇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园投产运营,棣花葡萄产业融合示范园、葡萄育苗中心、丹凤酒庄等项目加快建设,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丹凤核桃”地理标志认证即将落地,葡萄酒、食用菌的“二品一标”培育有序推进;开展实用人才培训18场次1800人次,推荐头雁3名、创新创业带头人40名,培育高素质农民180人;对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在食用菌基质培育等方面争取技术指导,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注入了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