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信贷类理财产品等同贷款纳入表内监管,此前商业银行之间盛行的“对敲式”、交叉购买信贷资产的做法也将被堵死。
严控政策延续
这是去年底以来加强信贷类理财产品监管政策的延续。
2009年下半年,信贷的“外松内紧”,开启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腾挪潮。
用益信托统计,2009年6月至10月,投资于信托贷款、信贷资产的银信合作产品总计发行1263只,是2009年前5个月的近两倍。从规模上看,下半年假借信托出表的信贷资产预计已经超过万亿元。
2009年岁末,银监会连发两道监管令。一是要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或票据资产;二是明令禁止虚假的“双买断”业务。
随后,信贷类理财产品一片萧瑟。西南财大统计,今年1月,银信合作产品发行量骤降七成,当月信贷类产品发行数为85款,环比降84.02%,其中2009年底银监会重点调控的信贷资产投资类产品发行数仅为9款,较上月的433款减少了97.92%。
不过,进入2月,信贷类理财产品开始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由于一季度的贷款规模控制,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前述上市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说。
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赵杨统计,3月信贷类产品发行223款,环比涨153.41%,其中信贷资产投资类产品58款,较2月增长141.67%;4月延续了这一火爆态势,信贷资产投资类产品比3月多发行6款。
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介绍,尽管“双买断”已被禁止,但商业银行仍能找到不少信贷“出表”的路径,尤其是一些存贷比高、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
进入2月后,市场上出现了部分商业银行交叉转让信贷资产的案例,如2月嘉兴银行发行的“‘嘉银理财’1001期个人理财计划”用于受让杭州银行旗下信贷资产,本月杭州银行“‘幸福99’1013期个人理财计划”转而用于受让嘉兴银行旗下信贷资产等。
这样信贷资产既可以安全转到表外,同时又规避了监管。这种现象在一些存贷比很高的银行身上表现得很明显。
“一些银行发售理财产品,不是为投资者考虑,而是将其作为银行自身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规避监管的工具。”前述上市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