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清末商界的“千手观音”

2010-05-19 20:59:33

来源:中国投资理财网

  《盛世危言》是清末思想家、著名实业家郑观应的著作。张之洞评价此书“上而以此辅世,可谓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然而,有着如此先进思想的作者本人,终其一生,却时时显露出“人格”的分裂   文/雪 珥

  1895年4月20日(农历三月二十六日),江苏布政司邓华熙,向光绪皇帝发出了一道奏折,郑重推荐一本书:《盛世危言》。就在他上折荐书的三天前(4月17日),李鸿章已经在隔海相望的日本马关春帆楼,与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中日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场急风暴雨,开始迅速涤荡中国知识界。

  邓华熙所推荐的这本《盛世危言》,俨然成为那只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的海燕。光绪皇帝命总理衙门将该书印制2000部,发给朝中的高干们作为学习材料。《盛世危言》一时洛阳纸贵,人人争读。在这本书的忠实读者中,有时年37岁的康有为,也有时年29岁的孙文;而一个还在湖南韶山牙牙学语的婴儿,日后也向美国记者斯诺坦言,这本书对他的少年时代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个婴儿,名叫毛泽东。

  这本畅销书的作者郑观应,是晚清大名鼎鼎的职业经理人兼思想家。这一年他53岁,正在轮船招商局担任总经理(总办)。

  千手观音呼风唤雨

  在晚清历史上,郑观应的确可以说是“千手观音”。作为职业经理人,他在外资、官督商办及民营企业纵横捭阖。最风光时,同时担任五六家知名企业的总经理,绝对可称是当时的“打工皇帝”。

  郑观应是广东香山人,那是一个盛产买办的地方。16岁那年(1858年),郑观应“高考”落第。虽榜上无名,却脚下有路。他离开家乡到上海追随其叔叔,顺利进入英商宝顺洋行实习。当时,他的另一香山同乡、比郑大4岁的徐润,也在这家公司当学徒。

  郑观应的外企职场生涯相当顺利。两年不到,他就开始管理宝顺洋行的丝楼及轮船揽载事务。当1867年宝顺洋行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倒闭时,郑观应无论在经验还是资金的积累上,都已经可以单飞,展露其“千手”之能。他先在和生祥茶栈担任翻译,不久便盘下了这家茶行,经营两湖、江西、徽州等地的茶叶生意。同时,他还成为外资企业“公正长江轮船公司”的董事,并参与上海最早的外资驳船公司——荣泰驳船公司的经营。英资太古洋行成立太古轮船公司后仅两年,郑就出任该公司总买办。这一年(1874年),他才32岁,登上了外企华籍员工的顶峰。

  此时,郑观应的年薪已在7000两白银以上,还有不菲的办公津贴(按当时行情,一般为年薪的5~6倍)。当时,一亩良田的卖价,亦不过6两白银。郑观应的收入中如果再加上佣金、分红和自己的投资,据估计年入银高达100万两以上,远远超出一般买办1万~5万两白银的年收入。

  头上顶着外资名企(太古洋行绝对是当时的世界500强,至今仍在香港等地上市)的灿烂光环,兜里揣着叮当作响的真金白银,“千手观应” 郑观应并没有成为一个守财奴,而是积极地将手伸向政界。他除了掏钱捐官外,还开始大力参与上海商界的筹捐赈灾活动。这个广东人,迅速融入了官场上的江浙帮派,并赢得了李鸿章、盛宣怀等人的青睐。

  年轻的郑总在政界的投资迅速结出果实。1880年,李鸿章邀请郑观应加入大清国第一家官督商办棉纺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担任副总(会办)。机器织布局权力握在官方代表手中,四川候补道、总经理(总办)彭汝琼和郑的关系总是不谐,导致企业筹建进展艰难,甚至连房租食用都要付不出了。李鸿章见状不妙,便将彭调开。已经捐官混到了厅局级(道台)的郑观应,顺势成了新的总经理。他利用“一把手”的权威,压制了新调来的官方代表龚寿图、戴恒等,成功地在招股过程中规避了“姓公姓私”的无聊问题,以公开募股的办法,超额筹集到50万两股本。

  • 相关阅读
  • 到底怎么投资才最赚钱

      你能把一头死驴卖掉吗?  其实,一直有朋友问我:你们做财经媒体的,对赚钱的事情一定很内行,或者消息很灵通,如果手上有5万、10万的,到底怎么投资才最赚钱呢?  要直接回答赚钱的问题还真的很难,所以,我...

    时间:05-20
  • 理财十二条不可冒犯的“军规”

      意识到如何避免犯错常常是投资取得成功的重要一步。重复地犯一个或数个常犯的错误的投资者最终发现最大的敌人正是他们自己。尤为可怕的是,即使看起来很简单的错误都有可能对整体的投资回报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最...

    时间:05-20
  • 大投资家三大财务手法

      这一次理财周报做《财务机要》的大型特刊,我认为这实在是很好的一个策划。作为一个老投资人,我深知财务报表分析对价值投资的重要性。   当然,财务报表分析无疑是一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过这不意味着这项工...

    时间:05-19
  • 赚到钱才有发言权

      可以说,中国人理财意识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从两个老太太开始的,正是因为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天堂偶遇时的一段对话,让我们开始反思以前“先收后支”的消费模式,并意识到拼命的储蓄和疯狂的炒股...

    时间:05-19
  • 窥探赵本山7亿身家的财富路

    赵本山既是演艺大明星,更是方言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领军人物,曾经荣登《福布斯》文化名人富豪榜的赵本山,最近又传出身家超过7亿元的传言。虽然传言无法证实,但倘若属实,赵本山毫无疑问将成为国内演艺明星中的首富...

    时间:05-19
  • 富翁富婆共有的九大特质

      这是个现实的社会,这也是个金钱的社会。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间无,不信且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有钱真好,但不是每个人拼死拼活的赚,就一定可以成为富翁、富婆...

    时间:05-19
  • 守财攻略:至少从三十岁开始

      杰夫·耶格在书里引用某个专家的研究说,一个成年人在清醒的时候,一天中会有55次想到钱或者与钱有关的事情,这个数字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多。可见财务问题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很难想像一个负债累累的...

    时间:05-19
  • 财富应该这样积累

      我们的2009年,积累财富的同时也要积累幸福   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梦想,新的梦想开启新的希望。  那么在新的一年,如何理财能保证资产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长呢?下面就个人的投资经历谈谈经验教训:  1、储蓄是...

    时间:05-19
  • 郭敬明:创业的成长之痛

      人们经常说,文学是现实社会的反映。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商业化毫无顾忌地在文坛新人身上打上烙印,作为中国文坛进入市场化过程中的第一批获利者和受害者,这些出生在80年代之后的年轻作家,被人们统一...

    时间:05-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