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地铁自1935年5月15日开通第一条线路以来,始终以“高端大气上档次”著称。在188个站点中,44个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成为莫斯科旅游景点中的“保留项目”,也成就了“地下艺术殿堂”之美名。更重要的是,地铁承担了莫斯科市56%的客运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绝对主力。但随着岁月的磨砺和国家投入的减少,年逾古稀的莫斯科地铁日见老态,破旧、拥挤、缺乏安全等都与其传统美名格格不入。莫斯科地铁近年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力图重温那“美好的往昔”。
和世界大多数城市一样,莫斯科地铁采取进站收费方式。一张单程票价为30卢布(1卢布约合0.2元人民币),换乘线路不另补票。若购买次数较多,票价则相应有所优惠:11次、20次、40次和60次的票价分别为300卢布、500卢布、1000卢布和1200卢布。莫斯科地铁还推出了可充值的智能票卡。1天不限次乘坐收取200卢布,30天不限次为2200卢布,另有价值1.7万卢布的年卡。考虑到居民上下班多需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地铁票通常还可兼容有轨、无轨电车以及公共汽车。兼容各类交通工具的智能月票卡,售价2380卢布,但使用不得超过70次。此外,享受政府补贴优惠的学生月票售价350卢布,每月不限次乘坐。退伍老兵、卫国战争英雄、烈军属、孤儿和残障人士等,则可办理社保卡,免费乘坐所有公共交通工具。
莫斯科路面堵车严重,相对“靠谱”的地铁因而成为很多乘客的出行首选。莫斯科地铁公司负责人别赛京告诉本报记者,莫斯科地铁乘客运输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12年莫斯科地铁运送旅客达24亿人次,超过了北京地铁2011年19亿人次的纪录。目前,莫斯科地铁日客运量为800多万人次,高峰时近1000万人次,出现人满为患的拥堵状况已属常态。
别赛京透露,为缓解地铁超负荷运转的压力,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一是提高运率,每趟列车加挂车厢。二是缩短列车发车间隙,由3分钟减至1分半钟,创造了世界发车频率最快的纪录。三是连通不同车厢。近两年莫斯科市共购入约700节新地铁车厢,乘客在列车行进时可在不同车厢穿行,避免了同一趟列车中的“忙闲”不均。莫斯科市市长索比亚宁表示,到2020年将购入约3000节新车厢。四是控制乘客出入。莫斯科绝大多数地铁出口都是电梯,出现拥堵时,电梯多为上行通道,及时疏散客流量。在配备楼梯的地铁站,高峰期电梯全部上行,进入地铁站的乘客需从楼梯步行至站台。五是新增线路和里程。莫斯科市建设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齐季诺娃向记者介绍,目前莫斯科地铁12条线路(含轻轨),全长共317.5公里,到2025年将新增3至4条新线路,总长度将达650公里。
莫斯科地铁的老化导致故障频发,加速其现代化建设成为重中之重。莫斯科城市建设与城建政策综合部负责人巴尔金娜告诉记者,过去3年中莫斯科市政府共投资2700多亿卢布,未来两年还将追加3000亿卢布改善地铁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
与安全事故相比,在人口密集的地铁,防止恐怖袭击更是当务之急。莫斯科地铁安全局人员向记者解释称,每个地铁站都设有大量摄像头和报警终端,管理人员可迅速发现可疑人员并对其进行检查;乘客发现可疑情况,也可及时呼叫中心报警。报警终端还设有信息咨询按钮,乘客有任何关于乘坐地铁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服务人员。警察随时在进出口和站台巡逻检查,对乘客携带的可疑包裹进行及时排查。为进一步提高地铁安全性,莫斯科地铁安全局从2014年开始,将斥资2300万卢布对所有地铁设施进行大检查。
地铁安全局表示,根据检查结果将制定未来保障运输安全的措施,包括在地铁大厅、站台、车厢等设施逐步安装上摄像头、无线电和化学物质检测装置等,并设置金属探测仪和安检区。这些装置获取的信息将汇总到未来设立的运输安全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对紧急事态进行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