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有形,艺术无界。国家大剧院的滴灌工程没有局限在剧院之内,而是润物无声地滴灌着一座城市的人文环境,涵养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不论是降低门槛、把观众“请进来” ,还是放下身段、主动“走出去” ,国家大剧院始终用实际行动,打破围墙,践行着一座人民剧院服务人民的光辉使命。
创新模式:
全媒体思维让高雅艺术N次方传播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出行、购物、旅游、读书到观看电影、欣赏演出,因为数字化的传播与连接互动,一切变得触手可及。对于国家大剧院而言,一场拓展艺术普及方式、丰富文化服务功能的创新变革,已经在这里悄然掀起:实体剧院正在实现向“网上剧院” “移动剧院”甚至“全媒体剧院”的跨越发展。
2011年,“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家由剧院打造的专业音视频网络机构。2012年,“大剧院·古典”移动客户端上线。这所24小时不落幕的“线上大剧院” ,发展迅猛,短短三年间,客户端下载量就突破69万。在其中,人们不仅能获得最新的演出资讯,更有大量的数字化艺术资源服务,包括世界各地的艺术动态、专业话题以及高清在线直播等。把大剧院搬回家、随身带,不再是梦想。
改变还不止于此。2014年1月,忙碌穿行于北京各地铁站的上班族们突然发现,不知从哪一天起,喧嚷纷纷的地铁站里竟开始播放舒曼、舒伯特、莫扎特的经典旋律。这是国家大剧院携手公共交通系统推出的“乐行北京”项目:在10条地铁线160个车站,每天五个时段,播放累计长达8 . 5小时的古典音乐作品。著名钢琴家郎朗对此非常赞赏:“我以前在法兰克福的站台听到过贝多芬,在纽约的机场听到过普契尼,现在国家大剧院选择在国内公共交通播放古典音乐,不仅提升了北京的艺术品格和审美情趣,也让更多人能够分享音乐的魅力。 ”艺术评论人王纪宴也表示:“ ‘乐行北京’应该被看作是一次覆盖面极广的精神惠民工程。它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艺术的正能量,使现代化进程中激增的压抑、焦虑得以稀释与融解,让现代都市人少一些戾气,多一份充实与快乐,这从根本上体现了大剧院服务人民的一贯宗旨。 ”
创新平台,或许只能说是时代使然,数字大潮势不可挡。大剧院并没有只在平台上坐等链接,它还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高雅艺术的传播载体。从2013年起,大剧院便开始“试水”高清歌剧电影,先后拍摄制作了8部院藏剧目。2014年4月,其倾力打造的歌剧电影《图兰朵》 《纳布科》《假面舞会》华丽亮相北京与上海两大国际电影节。其中, 《图兰朵》还率先登陆电影院线,让舞台表演艺术牵手现代数字传播,用科技拉伸歌剧的“魅影” 。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对此大为赞赏:“国家大剧院又一次走在了行业的前沿,成为国内第一家以高清电影形式呈现歌剧艺术的机构,其前瞻性值得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