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理论研究

家庭教育害了谁

2014-12-17 15:08:58 来源:商洛之窗

   商洛之窗讯(刘双民)为什么很多人在听了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都有不同的反应?为什么不少90后、00后成了经不起风雨、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代名词?谁是罪魁祸首?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分析一下生活年代的不同,90年之前,大多数地方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不少家庭的子女迫于生活的压力,必须参与家庭的生产劳动来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受过苦、参与过生产劳动的他们,在成年之后有劳动经验、能吃苦、有责任感、能担当综合能力比较强。
  在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中国传统的包办式的家庭教育理念被不少家庭落实地淋漓尽致,像做饭、洗衣服、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家务活,不管是孩子能完成的还是不能完成的一律由父母包办,不懂得劳动的辛苦、劳动的价值,试想一下在这温床中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不会洗衣服、不讲卫生、没吃苦精神、脆弱、好逸恶劳不正常吗?不少教育工作者发现青少年在劳动能力、吃苦精神方面是一代不如一代,当然其中不乏有比较优秀的,但这大多数青少年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不应引起重视吗?
  其次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的家庭教育情况:美国的父母主张教孩子从小就做家务,给孩子付钱,并把每周要做的家务劳动内容张贴出来。他们也常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孩子去干,规定其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换着做各种活儿,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按时检查孩子完成工作的情况,使孩子因自己在劳动中得到锻炼;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参加劳动挣钱。日本教育学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学生做家务劳动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如果孩子干活要付钱的话,这就是对家庭关系的扭曲,有的家长因孩子学习成绩好而赏钱,这无疑是一种贿赂。日本的家长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他们还注重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
  通过以上例子不难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孩子后天吃苦精神、劳动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说条件好啦,就应该给孩子一个最舒适、最温暖的成长沃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未来,在物质生活基本丰富的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也应该去冷静的思考一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到处都是缺点,造成这一问题是孩子的错吗?答案可定不是,我们用我们不得当家庭教育方式亲手毁了我们的孩子。
  那么,在家庭教育问题凸显的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向在哪里?首先需要全社会都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多去宣传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引导所有家庭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教育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其次我们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我的家庭生活条件好了,我就要给孩子最好的,喝的是进口奶粉,穿的是名牌,劳动与孩子无缘,我就要让我的孩子在父母亲自用双手搭建起来的温床中长大,而是要借鉴一定的外国家庭教育方式,给孩子创造艰苦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社会的劳动中去,让她们从小就养成劳动的习惯、学会劳动的技能、吃苦的精神。第三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目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已经是在校生中的主力军,其中50%以上是双亲留守,虽然说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不少社会团体的关注,但对于庞大的留守儿童团体来说,这些社会力量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能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的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能不能在追求文明的同时,多去真正"关心"一下我们的孩子,将眼光看远一些,少去一个人进城务工,而多去培养家庭的未来。

编辑:刘 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