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理论研究

网络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

网络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

2015-03-27 09:18:40

来源:人民日报 王伟光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当前,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借力网络新媒体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网络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

  当今时代,网络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正在不断突破传统媒体的局限,方便信息交流,开阔人们视野,解放人类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截至2012年底,全球网民数量约25亿。截至目前,我国网民已过6亿,手机网民5亿多,微博用户超过3亿。当下,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随时随地上网,从网络上接收、传递信息。上网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娱乐的新方式,网络世界被称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环境并列的“第四成长环境”,网络生活成为不少网民的“第二人生”。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蔚为大观,正在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网络新媒体可以说是媒体中的“多面手”“集大成者”。通过网络新媒体,人们既可以看报读书、浏览杂志、观看影视,又可以聊天、购物、进行社交活动等,可谓无所不包、“一网打尽”。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媒体有诸多优势。一是实现了人类传播模式的整合。网络传播囊括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既可以“点对点”传播,也可以“点对面”传播,还可以“面对面”传播。二是传播形式多样,且在不断创新。文字、图形、声音、触感等多媒体效果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电子邮件、电子读物、论坛、视频、即时聊天工具、博客、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层出不穷。三是信息存储海量、传播效率很高。存储技术、网络宽带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海量的存储、更快的数据处理和高效的传播得以实现。四是实现了实时性与互动性。电子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具有操作简单、编排方便、发布快速等特点,能够实时传播,并可以与受众即时互动。

  哲学社会科学传播正向网络新媒体转移

  不论在我国还是在国外,传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大都以论文为主,这就决定了其发布形式是以期刊为主。此外,报纸的学术理论版、电视的文化学术类纪录片与专题片等,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和扩散平台。但是,在网络信息化大潮中,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发生了深刻变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动态表明,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传播已经向网络新媒体转移。当前,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网络化、数字化趋势非常明显。以数字出版为例,英国是欧洲国家中数字出版业最发达的国家,2012年出版业销售出口额达50亿英镑,其中纸质图书销售额较上年下降2%,而网络电子书销售额增长约50%。目前,英国99%的STM类(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期刊与95%的AHSS类(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期刊实现了在线获取。世界名刊《大英百科全书》尽管拥有雄厚的资源和200年的历史,享有行业领头者的声誉,但在面对仅售70美元在线版的《大英百科全书》这一强势力量的冲击时,印刷版很快陷入了销售停滞。2009年4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停止纸质版转为发行网络版;同年8月,曾经号称全美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文摘》宣布申请破产保护。2012年,德国《法兰克福论坛报》《德国金融时报》相继宣告破产、停刊。不仅如此,就连同为电子媒介的电视媒体也纷纷占领网络阵地。如英国老牌广播公司BBC早在1994年就进军网络。目前BBC网站已经发展成继电视、电台以外的第三个“频道”,是英国最热门的网站之一。

  • 相关阅读
  • 上海传媒业融合发展 “逆袭”传统媒体之困

      中新社上海3月12日电 (记者 许婧)传媒转型已成世界性难题,进入媒体转型实质性操作阶段的上海传媒业,因其在传统媒体衰退中“逆袭”而备受关注。  新媒体的崛起渐渐掏空传统媒体的优势,原先聚集在传...

    时间:03-27
  • 以新媒体手段对外传播戏曲国粹

      中国的戏曲艺术萌芽于远古、蓬勃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千百年发展至今,有据可考的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保存、传播、传承与发展...

    时间:03-27
  • 著作权小知识:新媒体与著作权保护

     一、新媒体及其对著作权保护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传播方式,以个性化信息为传播内容,以多向互动为传播模式的传播媒介,涵盖了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一系列数字媒体,包括互联网...

    时间:03-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