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戏曲艺术萌芽于远古、蓬勃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千百年发展至今,有据可考的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保存、传播、传承与发展,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立中国国际文化形象等具有重要意义。
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传播媒介。随着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播方式迅猛发展,中国戏曲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一个艰难而具有挑战的“生存课题” ——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平台,以网站、手机移动终端为依托,使以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中国国粹经典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新生?
目前,互联网上的戏曲艺术传播尚处于分类无序、功能散乱的初级传播阶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 。戏曲网站数量众多,但缺乏系统性的资料整理保存
据统计,目前中国互联网上戏曲相关网站的数量达到1300多个,其中, 10 %的网站侧重戏曲音视频的在线视听与下载; 30 %的网站以戏曲剧种介绍、名家名段介绍等戏曲资料为主; 8 %的网站主要发布戏曲演出信息;剩余52 %的网站为散落在各处的戏曲评论专栏、戏曲论坛和戏曲博客等。从现有的数据可以看出,网友中对戏曲艺术感兴趣的大有人在,但是网站功能各有侧重,呈现点状分布,缺乏系统性的资料整理与保存。网友无法在一个网站有效获得所有戏曲相关的信息,查找、整合戏曲信息的难度较大。
2 。戏曲网站剧种差异明显,不均衡传播问题突出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戏剧戏曲传播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现有1300余家戏曲网站中,包含众多剧种的综合类戏曲网站数量占总数的五分之一。除此之外,单一剧种的网站分布极不均衡,京剧网站有200多个,占总数的15 . 2 %,越剧表现极为突出,所占比例达到15 . 89 %,黄梅戏所占比例达到9 . 3 %。而与之相对的是,绍剧、蒲剧、黔剧、庐剧、桂剧等近80个剧种加起来才占了总数的近29 . 66 %,另有100多个地方剧种在互联网上难觅踪影。东部地区的戏曲网站发展远好于西部和边远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戏曲网站发展领先于欠发达地区。如何对戏曲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数字化抢救,成为当务之急。
3 。戏曲网站国际化程度低,无法成为对外传播的窗口
从戏曲网站的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戏曲网站所占总数比例接近95 %,台湾地区戏曲网站数量约占3 . 5 % ,而香港地区仅占1 . 1 %。从语言上看,主要以简体中文为主;也有英文戏曲网站,但所占比例不超过1 %。戏曲网站目前极低的国际化程度,将世界各地大量的戏曲知音挡在了“千里之外” 。目前不但缺少以英语或其他世界性语言为载体、适合国际传播的戏曲网站;从内容上看,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系统翻译严重缺乏。可以说,如果以国粹艺术作为在新媒体时代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做好准备。
4 。戏曲网站视音频质量参差不齐,戏曲文化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大多数戏曲网站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和必要的信息监管力度,戏曲视音频内容上传技术水平不一、文件格式五花八门、视频音频质量参差不齐、内容芜杂、信息质量无法保证等各种问题极为凸显。并且,就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上的戏曲内容还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交流性强的优势,这势必会影响到戏曲网站与受众群体互动交流的效果。互联网新媒体最突出的传播特点是“互动” ,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互动优势的戏曲网站,必将吸引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使戏曲艺术获得更大的发展。在舞台上光彩夺目的戏曲艺术,目前尚没有在互联网新媒体上精彩“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