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的结晶
2008年11月3日,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一天,奥巴马在举行竞选活动时得知,他身患癌症的外祖母邓纳姆因医治无效,已于2日在夏威夷去世。
奥巴马不禁潸然泪下。此前在大选激战正酣的时候,奥巴马曾抽空离开如火如荼的竞选战场,去夏威夷看望过卧病在床的外祖母。外祖母此时的离去,似乎是要为奥巴马翻过一个时代的一页,然而却无法带走奥巴马与外祖父母在夏威夷度过的美好童年记忆。
贝拉克·奥巴马与来自肯尼亚的父亲有着同样的名字。在1995年出版的奥巴马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中,他写道对于父母的印象:“我的父亲像沥青一样黑,而我的母亲像牛奶一样白。”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还有22个州明令禁止黑人与白人之间通婚,但奥巴马的母亲邓纳姆作为一名白人女性,却对这些世俗偏见嗤之以鼻,她深深爱上了同在夏威夷大学读书的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留学生贝拉克-奥巴马。
相识七个月后,两人便义无反顾地结婚了。当时年仅18岁的邓纳姆已经怀有三个月的身孕,并于1961年8月生下小奥巴马,幸福的生活似乎应该就这样在这个美丽的太平洋小岛上延续下去。然而造化弄人,孩子出生两年后,老奥巴马得到一个去哈佛大学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机会,但却没有经济能力带上妻儿一同前往,奥巴马的父母只好天各一方。两年后,在夏威夷岛上边读书边带孩子的邓纳姆向在哈佛读书的老奥巴马提出离婚,对方没有提出异议,因为他也有自己的计划,那就是回到肯尼亚,为自己的祖国效力。两个曾经彼此深爱、摈弃世俗偏见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始各奔东西了。
由于奥巴马2岁时父亲就离开夏威夷,此后父母离异更是绝少往来,因此他对父亲的记忆根本无从谈起。不过老奥巴马一直和邓纳姆保持著书信联系,小家伙也因此没有断绝过对父亲的憧憬和牵挂。更值得庆幸的是,他的母亲和外祖父母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抛家弃子而对他产生多少怨怼,奥巴马从他们口中听到的有关父亲的点点滴滴仍然是那么真实而温馨、伟岸而高大,一个“英雄”的形象不自觉地便在奥巴马年幼的心中清晰放大起来。
在《源自父亲的梦想》中,奥巴马对孩提时代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时逐渐形成的父亲形象做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他们经常会和小奥巴马谈起他父亲当年一些机智、勇敢的往事,言语中流露出的总是溢美之词。
当小奥巴马的眼神中透露出些许疑惑的时候,他的外祖父就会用坚定的语气告诉他:“这是真的,你的爸爸能够应付任何情况,让每个人都喜欢上他。有一次在学校举办的国际音乐节上,你的父亲准备演唱几首非洲歌曲,但是上台之前才发现,在他前面表演的歌手是位准专业人士,而且有夏威夷最好的乐队替她伴奏压台。换成其他人肯定就打退堂鼓了,不过你的爸爸可不会,他依然按原定计划在全场观众面前表演。我可以告诉你他唱得的确很一般,但是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最后得到的掌声可一点也不比别人少。”
通过外祖父的描述,小奥巴马从那模糊的父亲形象中学到了自信和勇气。正如外祖父告诉他的那样,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30年后,当奥巴马开始站在各种竞选舞台上自信满满地宣讲他的各种理想与主张时,可以相信,这份自信和勇气就像他的自传所写的那样,来源于他的父亲,童年时就已经深深扎根在他心里。
我没有与众不同
“沥青路面热得仿佛扭曲起来,阳光强烈得有如火炉一般,我紧紧攥着母亲的手,做好随时保护她的准备,以防任何不测。”
这是6岁大的奥巴马随母亲一起来到印度尼西亚时走出飞机弦舱后的真实感受。原本在夏威夷和母亲、外祖父母相依为命的小家伙,怎么又离开了那座美丽的小岛辗转来到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