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之后,国民党会变成什么呢?斯大林对这个问题,也计算好了。在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三日向学生演讲中(我们已经摘引过的),他回答说:“我以为,在中国建立工农代表苏维埃和准备自己的"十月革命"之时,中共会改变现在这种与国民党的同盟方式,改党内同盟为党外的同盟。”。
斯大林为代表的"伟大战略家"们,预见了一切的事情--的确,他们预见了一切,除了阶级斗争--。甚至在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后,斯大林还热心地为中共预备了一个同盟者,不是别人,还是那个国民党。为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党仍然要与国民党作党外联合,而决不允许与他决裂。与资产阶级联盟,据说是准备"中国十月革命"最好的先决条件。所有这些,都被称为列宁主义。
无论怎样,在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七年,斯大林对于苏维埃问题的立场,倒是非常明确的,他把建立苏维埃与即刻洝收资产阶级财产连在一起。当时,斯大林肯定苏维埃的社会主义革命性,并不是因为他拥护没收资产阶级财产,相反,是为了让资产阶级免于这种劫难。不管怎么样,斯大林说得很清楚:苏维埃是社会主义革命而且只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机关。这就是苏联共产党政治局的立场,这就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立场。
但是一九二七年年底,在广州举行了武装暴动,这个暴动是被认为有苏维埃性质的。共产党员得到了政权,宣布了许多措施,都是带有纯粹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银行、房屋、工业企业一律国有化等等),可以说,我们面对的,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然而不然。一九二八年二月底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对广州暴动作了总结。结论是什么呢?
“目前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这个阶段还没有完成……企图跳过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阶段,估计中国革命是所谓“不断”革命,这种倾向,是错误的,它与一九○五年托洛次基所犯的错误一样。”。
但是在这个决议的十个月以前(一九二七年四月),政治局曾说苏维埃的口号(不是托洛次基主义,而是苏维埃的口号!),是跳过资产阶级民主阶段而不能允许的。现在,国民党和大大小小地"原国民党"民主盟友,都欺骗了无产阶级,需要批准苏维埃口号之时,我们又听说,只有托洛次基主义者,才把苏维埃口号与无产阶级专政联在一起。莫非一九二五到一九二七年之时,斯大林曾经是个“托洛次基主义者”?
当然,共产国际现有的纲领,在这个问题上,也做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殖民地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一节,纲领上说“必须在苏维埃斯基础上,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真是不可思议!昨天还认为苏维埃不能与民主革命并立,今天却宣布说苏维埃是民主革命的基础了。在这种翻筋斗的把戏中,我们实在找不出任何一点合理的解释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不分青红皂白地行政命令下进行的。
斯大林在那一方面是错的呢?是当他说苏维埃不能与民主革命并立的时候呢,还是当他说苏维埃是民主革命基础的时候呢?在这两个时候他都是错的。因为斯大林不懂得民主专政的意义,不懂得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也不懂得它们相互问的关系,以及苏维埃在它们相互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在苏联共产党第十六次大会上,他对这个问题,虽然只说了几句话,可是这次表现得最为明显。
十七、在联共第十六次大会上的中国问题
斯大林在他十个小时的报告中,不管当时心里如何不愿意,总不能把中国革命问题完全置诸不理,于是他讲了五句话。不是平常话,而是如拉丁人所说的“multum in parvo”(言简而意赅)。他避免一切尖锐问题,不敢作一般的概括,更不作具体的预言,在这五句话里,斯大林把他过去的一切错误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