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军占领汉城之后,首先在29日举行了韩国中央政府还都仪式,陆战第1师则对汉城北郊进行了扫荡,肃清了零星的人民军残部。
10月1日,陆战第5团开始沿汉城至平壤公路北进,几乎没有遇到有力抵抗后进抵临津江南岸。陆战第7团则沿议政府至铁原公路北进,只有在10月2日遭到人民军第31师31团的有组织阻击,克服人民军31团的阻击(这也是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南地区所遭到的最后有组织抵抗)后,于10月3日进入议政府。
人民军在汉城的防御,并不是很坚固,也没料想到联合国军会从仁川登陆直取汉城,因此9月中旬在汉城的守备部队只有约8000人,在永登浦约有5000人,合计约1.3万人(比联合国军估计得要多),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刚从南朝鲜招募的新兵,装备不齐全,训练更不充分,战斗力很弱。而在汉城至水原之间还有约1万人,仁川登陆后约3000人南下增援釜山,其余约7000人全部增援汉城,使汉城的兵力增至2万,但是在联合国军几乎不间断的空中阻滞下,增援部队都是逐次到达汉城,而且损失很大,没能形成拳头,因此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9月21日,就是陆战第1师开始进攻鞍山山脉那天,朝鲜驻汉城的中央各机构就开始撤离。看来人民军并不打算坚守汉城,其部队在外围的顽强抵抗只不过是为其主力和机构赢得撤退的时间,24日从永登浦撤到汉城的第18师余部约5000人撤出汉城,更是预示着人民军从汉城总撤退的开始。当25日,美第7师渡过汉江后,人民军将防线收缩到了市区。当晚人民军对南大门、西大门、南山和120高地等地进行了强力反击,而且反击部队都有坦克支援,反击又是持续反复进行,估计那是为了掩护主力撤退而进行的最后决死战斗。当这一反击失利后,人民军在汉城就只能通过巷战来进行最后的抵抗了。
在整个仁川登陆战中,联合国军战役准备时间两个月,直接准备二十天,这点时间对于组织如此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而言,是相当紧张的,甚至可以用突然来形容。好在联合国军的统帅麦克阿瑟以及参加登陆的主力部队美军陆战1师都是在太平洋战争久经历练,深谙两栖登陆作战之道,才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规模的登陆作战准备。再加上美军采取了一系列的战役伪装与佯动,有效隐蔽了登陆企图,达成了登陆的突然性。
登陆作战中,美军火力密度相当大,仅担负直接舰炮火力支援的就有13艘军舰,大口径舰炮共278门,在登陆地域平均每公里正面达到70门,支援登陆作战飞机300架,平均每公里正面80架!有力保障了登陆的顺利实施。
惟一不足之处就在上陆以后向纵深推进时,进展较慢。以推进速度最快的登陆先锋陆战5团为例,上陆后三昼夜推进20公里,平均每昼夜推进仅7公里!整个战役,从登陆到攻占汉城,历时14天,平均每昼夜仅2公里。
洛东江前线
仁川登陆后,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立即开始紧急调整部署,在仁川汉城方向,由西海岸防御司令部指挥防御部队对登陆之敌进行反击,并依托汉江沿岸和汉城建立防御;在洛东江方向,由前线指挥部指挥第1军和第2军,收缩防线转入防御并抽调有力部队北上增援汉城,然后实施战略退却,退守锦江、小白山防线,与汉城防御部队衔接,先集中力量消灭登陆之敌,再调头对付南线之敌。
9月15日夜,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得知仁川登陆已成功上陆后,立即命令所部于16日零时开始全线进攻。以便形成以第10军为“铁砧”以第8集团军为“铁锤”的局面,将人民军主力夹在“铁砧”上以“铁锤”砸个粉碎!此时第8集团军建制内编有美军2个军、韩国军队2个军团,共15万人,在兵力和装备上均处优势。联合国军计划以美第1军指挥美第1骑兵师、第24步兵师、英国第27旅、韩国第1师,从大邱、倭馆、大田方向实施主要攻击;以美第9军指挥美第2步兵师、第25步兵师从晋州方向实施辅助突击;韩国第2军团指挥韩国第6、第8师从大邱以东向北攻击;韩国第1军团指挥韩国首都师和第3师沿东海岸向北攻击,作为两翼。但是攻击开始后,由于战场上正下着倾盆大雨,空中支援无法进行,而人民军则利用恶劣天气也在战线各处发动攻击,美第8集团军的攻势在人民军的攻势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绝大部分部队只是忙于确保自己阵地而根本无暇也无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