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波兰、德国、俄罗斯三国联合制作过一部不错的专题片《卡廷案件》,可还是沿用苏联的原有说法:“对20857名没有犯罪的人执行枪决的命令是拉夫连季·贝利亚向斯大林提议的。”还出现这样的字幕:“……内务人民委员部认为有必要对他们处以极刑:枪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内务部人民委员拉夫连季·贝利亚。”让观众误以为这是引自某个文件中的话,而实际上是伪造的。小贝利亚写道:“这种谎言是普通的肉眼也能看得出来:众所周知,1946年之前,苏联根本就不设政府的部,内务人民委员是无法在什么地方签字的。”
不仅对卡廷案件,对德国问题上,贝利亚的观点和主张也是和斯大林等高层相悖的。1953年,苏联红军镇压了民主德国的一次人民起义(1956年又在匈牙利重演了一次)。在民主德国起义之前。斯大林还活着的时候,贝利亚就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德国问题是欧洲的关键,主张德国应该统一起来,不应当强迫德国人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对苏联来说最重要的是,德国能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作为苏联可靠的盟友。这样就可以倚赖其经济实力并在二十五年或更多的时间内利用这张王牌。如果旨在分裂德国和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德国,就不可避免会使西德投人美英的怀抱。贝利亚希望看到一个自由的德国成为反法西斯集团同盟国之间的平衡器。为此,贝利亚劝说克里姆林宫领导层,应当由苏联主动提出统一的中立国的德国的建议。
贝利亚还取笑那些分裂德国的主张:“你看,他们提出了多么愚蠢的建议!试将梁赞州和斯摩棱克州(同属苏联的州——引者注)分开而让这些人互相打仗。要知道这是违反自然的事。”
贝利亚居然说服了斯大林,苏联曾正式采取了将占领区联合起来的一系列步骤——这些文件应该还保存在密档里。苏方向英、法、美司令部建议在德国实行大选。贝利亚是德国合并的倡议者之一。但是受到了已经尝到了权力之甜头的德国共产党上层和苏联内部的反对。没料到居然美、英、法也反对大选,因为他们担心大选后将会出现一个虽无社会主义之名而实际上的苏联盟国。此时,贝利亚还在据理力争,说不联合德国将导致悲剧。事实上当时已有数万名公民逃到了西德,而民主德国居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最终爆发了起义。
那么,凭什么相信小贝利亚说的这一切都是事实?请读一下书中提供的苏共中央七月全会(1953年)会议速记记录(那是声讨贝利亚罪行的会议):
莫洛托夫……在部长会议主席团讨论德国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贝利亚站在与我党完全不同的立场上。他当时说,不需要在东德建设社会主义,只要将西德和东德合并为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就行了……资本主义的德国可以成为一个热爱和平的或者对苏联保持中立的国家,这不仅仅是幻想,而且意味着实际转向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的立场……我们感到贝利亚是资产阶级阵营的人,是苏联的敌人。
马林科夫:应当说,贝利亚在讨论德国问题时的建议不是调整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而是在民主德国完全放弃社会主义,并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德国的方针。……主席团得出结论,不能和这个冒险家善罢甘休,决定逮捕党和人民的敌人贝利亚。(异口同声:对!雷鸣般的掌声)
这种对贝利亚声色俱厉的批判,不正好从反面证实了贝利亚的正确!
往后。还有许多被严厉批判了的贝利亚的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举措。例如。对南斯拉夫问题:阿巴库莫夫领导国家安全部时期,曾经向斯大林呈递一份情报说,南斯拉夫已脱离苏联轨道走上了另一条路。其实无论铁托还是其他南斯拉夫领导人都没有对苏联隐瞒什么东西,只是不想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务,但他们并没有打算跟苏共决裂。对此,贝利亚认为,各国应该建立何种制度应根据本国条件而定,不可盲目照搬别人经验。比如,南斯拉夫不能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因为将数量众多的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是不可能的。贝利亚说:“不能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就让他们建设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社会。主要的是南斯拉夫和我们在一条船上。因此,不应该使我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化,我方的生硬态度必然会激怒他们。”斯大林曾一度同意过他的观点。后来,苏南关系破裂,贝利亚又坚决反对上层要像刺杀托洛茨基那样除掉铁托的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