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对承袭承恩公爵位的二弟桂祥并非不疼爱,但恨铁不成钢,所以训斥乃至戏耍绝对多于疼爱,或许这也是疼爱至极的一种表现。其实,细究慈禧对桂祥的训斥和戏耍,还真不能怪慈禧,完完全全是这位桂公爷自找的。
慈禧曾亲临朝内芳嘉园的承恩公府,看望过额娘之后,慈禧唤桂祥回话,询问他读了些什么书,字练得如何?桂祥大言不惭,吹嘘他的书法颇受方家赞赏。而且一边吹嘘一边展纸研墨,然后甩开膀子下足力气写了个斗大的“寿”字。收笔之后得意地对慈禧说:“如何?如何?不是瞎吹吧!”在二弟桂祥展纸研墨时,慈禧打心底里高兴,可待桂祥一起笔,慈禧的心就凉半截了,如今看着桂祥的自鸣得意状,早先那股高兴劲儿尽抛爪哇国了。慈禧沉下脸:“你写的是何体?写的又是何字?”桂祥不以为然地答道:“写的是寿字啊!甭管什么体,您说好看不好看吧?”慈禧一拍桌案,训斥道:“写成这样还敢吹嘘?你这寿字少了一点,岂不成了短寿?送给人招骂!留下来晦气!你个不知长进、不知好歹的东西!”桂祥低头一看,还真少写了一个“点”。面对现实,桂祥战战兢兢低头不语,一改先前的狂妄,且心中回味:散发出去的“寿”不少,可从没见人往出挂,原来结症是在这“少一点”上。
桂祥确实就是个不着调的主儿,不学无术不说还好摆谱儿,今儿个聚一帮人饮酒,明儿个弄一伙人郊游。堂堂公爷,当朝太后的亲弟弟,叫谁来就是抬举谁,可人气旺却财力不支,因为桂公爷家底薄,远不似旁的王公有祖产、有庄户,按年有租子的进项,所以原本小康度日的俸禄禁不住他瞎折腾,也就常把刚赏下来的字画、珍宝往当铺送。没有不透风的墙,久而久之消息传到慈禧耳中,慈禧闻听怒在心中又不好发作,就以戏耍桂祥出这口怨气。戏耍桂祥之法就是接常不断地“恩赏”他,但所“恩赏”之物不值仨瓜俩枣钱,更没法往当铺送。
五月端午,慈禧一边品着御膳房包的小枣粽子,一边传谕:“这稀罕物赏点儿给承恩公吧。”李莲英深知其意,立马派太监送桂公府,若往别处只派两个太监,可往桂公府却加倍。四位太监护着十几颗小枣粽子拜见桂公爷,这让桂公爷哭笑不得,因为太监奉谕送“恩赏”不能白送,收“恩赏”的贵戚除了伏地谢恩之外,还得给太监“意思”,最起码也得10两20两银子。一边塞钱一边对太监说:“小意思、小意思,公公您买两茶叶、添双鞋。”一个太监一份,四个太监四份,而所赏那十几颗小枣粽子屁钱不值。再过几日,宫里收到京城衙门贡送的京白梨,慈禧又传谕:“这稀罕物赏点儿给承恩公吧。”于是,四个太监护着十几个梨再临承恩公府……又过几日,宫里收到杭州贡送的菊花,慈禧品着菊花茶传谕:“这稀罕物赏点儿给承恩公吧。”四个太监便又护送一竹筒杭白菊直奔桂公府……
跪接十几颗小枣粽子,小百十两银子没了;跪接十几个京白梨,又小百十两银子没了;再跪接一小竹筒贡白菊,小百十两银子……如此这般,几次“恩赏”之后,桂公爷坐下了病,一听有太监送“恩赏”就浑身冒冷汗。宫里的慈禧却挺高兴,你不是好把“恩赏”送当铺吗?让你去不了当铺还得破财!这是你辜负天恩的报应!看你往后还敢不敢孟浪胡为!
承恩公府时常与当铺交往的消息也让醇亲王福晋揪心,有一回慈禧召妹妹进宫,醇亲王福晋婉言为哥哥说情,说若是派个差事给他,一则让他有事可做拴住他的身子,让他无暇再去生妖蛾子;二则让他多点进项不至于再跑当铺丢人现眼。慈禧听罢向妹妹道出苦衷:“我何尝不想提拔他,可他是张天师让鬼迷住了,是块抹不上墙的泥巴,真要赏他个顶戴让他在任上干出荒唐事来,可如何收场啊?”小妹婉贞无言以对,从此不再多言,只在逢年过节时打发人往哥哥府里多送点实用的“礼品”。相比之下,在用人之道上,慈禧确实比吕雉、武则天以及往后乃至如今的一些大权在握者懂得自重、自爱、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