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那时,刚出生的她就随母郑氏配入内廷为婢。14岁时熟读诗书,聪敏异常,一次武则天当场出题,她须臾成美文。武则天大悦,免除其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随后上官婉儿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在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
有资料显示,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有了私情,不料被武则天撞见。武则天勃然大怒,当即拔取金刀,砍到上官婉儿的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上官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便有了唐朝的“红梅妆”。
专家介绍,武则天退位后,上官婉儿又嫁给唐中宗李显,并专掌起草诏令。随着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权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直到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唐中宗皇后韦后,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而被诛杀。后来唐玄宗又为其昭雪,令人搜集编纂《上官昭容集》二十卷,惜已不存。
专家说
她并不那么“正面”
在现如今各类有关武则天的影视作品中,上官婉儿均被着重刻画,且多以正面形象示人。相较于影视剧中的美化,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则说:“影视作品和真实历史显然是不一样的,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并不是那么‘正面’,非常八面玲珑,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不这样根本无法存活。”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仇鹿鸣也基本认同这个观点:“她很会做人,也工于心计,她要以一个罪臣孙女的身份生活在宫廷中,要得到富于猜忌的武则天的信任,且历经好几个皇帝屹立不倒,她必须学会隐忍。”仇鹿鸣说,“一个人有才华和她是否品行高尚完全是两码事,上官婉儿对唐朝宫廷的腐败负有一定责任,名声不好,才被李隆基杀掉。”
对墓志不必期望过高
仇鹿鸣认为,素来以简短行事的墓志帮助并不会太大,而要借此次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志来研究或解析唐史的看法也过于乐观:“上官婉儿只是唐代一个比较重要的女性,对其墓地的研究,对研究唐代历史可能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意义,可能对惯于炒作或写穿越小说的人更有意义。”
陆扬对此持相似观点:“看到上官婉儿墓被发现,大家都在期待墓志公布,我不看好,如果不出意外,这份墓志应该非常简略,对了解其生平未必有大帮助,当然我非常希望我是错的。”
但陆扬也强调,获悉上官婉儿确切的安葬时间,对了解上官婉儿生平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也会影响这个墓葬本身的价值,“上官婉儿的身份前后出现过几次变化,死前被压制,死后又被唐玄宗昭雪,有可能上官婉儿死后先是被草草埋葬,昭雪后则可能以高规格礼仪再葬了一次,其墓志也有被开棺重新书写的可能。这都事关上官婉儿死后的身份和荣誉。”
陆扬也说,如果上官婉儿有一份完整的墓志,就能让世人在正史之外,了解到一些有关上官婉儿的细节。但这些细节的真实性及其对历史研究的价值,都要视墓志内容具体分析,并不能妄自断言。(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