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年过八旬黄永玉也玩车 院里停红色法拉利

年过八旬黄永玉也玩车

2014-01-08 16:47:05

  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年轻记者,能够进入“万荷堂”采访黄永玉,简直做梦都不敢想。如今,我依旧地清晰记得汽车驶到京郊通州的徐辛庄,经过路边的一个亭子下了公路,穿过一片树林便来到一座高墙围住的院子前。

  树木繁盛,庭院深深。黄永玉指着西院的那个铜雕向我们调侃道:“太喜欢它了。”顺着他手指方向看过去,发现铜雕的造型真是稚拙可爱,同正房屋檐下悬挂着黑漆金箔的大匾“万荷堂”相得益彰。更令人叫绝的是大厅那些粗大的原木柱子,它们并没有被打磨成规矩统一的浑圆笔挺,而是保留了自身的不规则形态,既显示出传统结构的精湛工艺,又呈现着木质纹理的天然美感,尤其那一个个隆起的木瘤,更是各有姿态,妙趣天成。

  黄永玉的画室正房足有200平方米,屋里迎门竖着6根3米来高的大柱子,上面有他的书法。一面巨大厚重的花梨木画案横在柱前,黄永玉则端着烟斗站在案前。

  那一年,在“万荷堂”亲历了黄永玉画荷花。那幅作品高5米、宽6米,高处的荷花他是要坐着升降机画的,好神奇的方式,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样的创作情境。

  从升降梯下来,黄永玉领我们来到东院的大客厅,这里是他会客、休息、听音乐的地方。客厅的桌子两米多宽,近六米长,是他用非洲加蓬的大花梨树干做成的,与画室的画案同出于一棵树。大树的整块树皮做成了楼梯的护栏。

  透过客厅落地窗的整块玻璃,看到3亩荷塘四周的楼阁由长廊环绕。荷塘边的大石桌前,黄永玉手握烟斗的铜像坐在石凳上,似乎在守护着塘中的万杆莲荷。塘里不仅有荷花,还种植有数十株老梅树。遗憾的是,我去的那一年,荷花还没有开,“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佳趣美景,自然也无眼福。

  其实,以黄永玉的个性而言,他在院落中最惹眼的地方竖一尊自己的雕塑,一点也不会令人感到意外。意外的是铜像本身:五短身材,赤裸身躯,一手提着遮羞布,一手端着大烟斗,浑圆的脑袋上立着两只硕大的扇风耳。诙谐有趣,妙不可言。

  黄永玉不仅包办了“万荷堂”的整体建筑,还包办了内部装修。大到家具装饰,小到烛台碗筷,处处亲力亲为,用尽心思。他每天坚持早晨6点起床,散散步,吃点简单的早餐,就开始埋头工作,恪守每周5天工作制,而且每天工作时间绝不少于8小时。通常,他只有在周末才会放下工作,邀请朋友们前来“万荷堂”欢聚畅谈。

  贪玩人生

  在黄永玉的人生故事中,表叔沈从文必被提及。其实早在他出生之前,沈从文就已走出湘西。直到上世纪40年代,各自奋斗在人生道路上的叔侄二人才开始通信,从此结下一生情谊,直至1988年沈从文去世。正是沈从文建议他把像“布店老板”的本名“永裕”,改为适合于艺术家的“永玉”,希望他永远光泽透明。沈从文跟黄永玉说过的五个字让他终生难忘——爱,怜悯,感恩。

  曾经在黄永玉写的一篇谈论沈从文的文章中,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

  “表叔是个很规矩的老实人,一辈子朴素的生活和工作。他不像我。我是盐,他是棉花,如果历史是雨的话,他将越来越重,而我将越来越轻。我是经不起历史淋浴的,因为我太贪玩而又不太用功。”

  就是这位自称“太贪玩而又不太用功”,只有初中二年级学历的黄永玉,却无师自通、多才多艺,让世人不解和困惑,他怎么可以这样聪明!

  12岁那年,读完小学的黄永玉离开家乡,只身来到福建集美中学读书。外面的世界并不像他想象得那般精彩,抗战的烽火打破了他的求学梦,初中刚读了两年,他就不得不辍学到社会上闯荡。他当过瓷场的小工,在码头上干过苦力。一天,他在码头上偶遇中学时的军训教官,便被介绍到军队里成了一名司书。

  • 相关阅读
  • 90岁黄永玉驳鲁迅名言:干吗要活在人的心上 用得着吗

      黄永玉 1924年7月9日出生于常德县,祖籍湘西凤凰,土家族人,中国画家。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16岁开始以画画及木刻谋生。...

    时间:09-11
  • 黄永玉与弘一法师:因放肆偷花才相识的往事

      黄永玉16岁那年流浪到福建德化,在一家瓷器作坊做小工。一边打工糊口,一边潜心研习版画。他随身携带一个寒碜的小包袱,里面装着木刻刀、木刻板,也装着高尔基、鲁迅和沈从文。  他流浪泉州,那年未满18岁。在...

    时间:09-10
  • 黄永玉:我作画就是为了开心过瘾 没那么多意义

      “照老办法,开门就看。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依老先生一贯风格,国博近日低调开启“黄永玉九十画展”。昨天,九十高龄的黄永玉亲临画展现场,与记者分享自己的创作和人...

    时间:08-28
  • 黄永玉: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张长长的工作台摆在偌大的画室中央,88岁的黄永玉左手拿着他那标志性的大烟斗,右手握着毛笔,不疾不缓地在台子上的宣纸上看似随意地抹上几笔。却见寥寥数笔之后,几只神态各异的猫便跃然纸上。画上的这些猫都...

    时间:05-10
  • 黄永玉大作展出投保额超两千万 吴贯中也参展

      黄永玉的画作《朝发辰阳》因为没有加框,保存在一个高密度的防压防水塑料管中,在重重保护膜被小心剥除后,画面慢慢展开。  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以下简称九艺节)期间,广州市艺术博物院(以下简称艺博院)将举行&l...

    时间:04-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