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张大千住敦煌3年临摹336幅壁画 花5000两黄金

张大千住敦煌3年临摹336幅壁画 花5000两黄金

2014-12-24 09:42:53

来源:新华日报

  苦修绘出神话世界

  张大千当年按原大小、原色彩临摹敦煌壁画,一笔一划原样复制,丝毫不掺杂自己的创作意图,尽最大可能保持壁画的艺术特色。

  展览中时代最早的是一幅画在绢上的三世佛,三佛身着大红色的右袒袈裟,立在莲花上说法,头顶有祥云和帷幔,身旁有仙女侍立,上方有飞天礼拜,作品线条繁复,色彩浓烈,人物造型受到印度、阿富汗一带佛教艺术影响;西魏的五百强盗成佛图是一幅长卷,用类似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500强盗被官兵俘虏、挖眼,痛苦万状,后被香风吹药入眼,恢复光明后皈依佛教的故事,画面人物用铁线描,山岳用蓝黑二色,人物都是秀骨清象,表现出中原画风;而盛唐时的净瓶大士像,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柳枝,脚踏金色莲花,衣饰繁复线条流畅,与后世所见的观音菩萨很相似,但形象之雍容高贵、线条之劲挺流畅、色彩之明艳华丽,则后世莫及。

  为临摹这些壁画,已负盛名的张大千在敦煌过了近3年苦役般的生活。无锡博物院副院长蔡卫东告诉记者,为避免损坏壁画,张大千先让弟子站在架子上悬空提纸,由张大千勾摹线条,随后出洞将蜡纸覆在绢或纸的背后,利用阳光照射,用柳条炭勾勒出透过的影像,再用墨描。随后,再将架子搬进洞内,由学生比照壁画上色。据张大千的学生回忆,临摹洞顶壁画时,需一手提马灯,一手拿画笔,爬在梯子上,仰头看一眼,低头画一笔,累得眼花腿抖,腰酸背痛;临摹底部时,得趴在地上勾线着色,冬天滴水成冰,洞内却不能生火,人人冻得手脚冰凉,身体僵直。

  画稿见证一段历史公案

  展厅里有8幅未上色的线描画稿,这些线描稿是首次展出,让我们可以一窥壁画的制作工序:师父描线,甚至只画人物和重要部分,徒弟绘出次要部分并补色。

  然而展览中的半成品远远不止这8幅,不少绚丽的画像有缺色甚至没有点睛,这其实是张大千仓促离开敦煌的结果。张大千去敦煌前原本只打算停留两三个月,但到了之后才知道这里是浩瀚的艺术海洋,因此一住就是近3年。他不仅是专业临摹敦煌绘画第一人,也是敦煌学的先驱者,着有《敦煌石室记》。他按历代开凿的顺序为莫高窟编号,至今仍被国际敦煌学界使用;正是他向来参观的于右任建议,国民政府才设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然而因为有人求画不得,加之张大千与地方官员不和,社会上一度传言四起,指责张大千“毁坏壁画,盗窃文物”,甘肃省主席谷正伦发来措辞严厉的驱逐电报,张大千不得不带着大量半成品仓促离开敦煌。

  敦煌之行,张大千花费5000两黄金,不得不变卖240余幅古代书画,并拼命创作卖画,直到20多年后才还清债务。他在敦煌共临摹了336幅作品(莫高窟276幅,榆林窟60幅)但一生从未卖过一幅敦煌临摹作品。1955年,张大千家人将这批作品的大部分捐赠给四川博物馆。

 

  半个多世纪后,海外漂泊30余年的张大千已经去世,一份档案被重新发现。那是1949年甘肃省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对“控张”事件反复查究作出的结论:“张大千在千佛洞(即莫高窟)并无毁损壁画情事。”远在海外的张大千遗孀徐雯波热泪长流:“大千最终没能回大陆,除了担心生活不适外,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可惜他已永远地走了。”

  • 相关阅读
  • 揭“百年语文第一书”:留西学东渐、新旧交替印记

    读史:《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号称“百年语文第一书”,最近新星出版社出了新版。该书处在线装书从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过渡时期,也处在西学东渐、思想杂出的旧学、新学接壤之际,这一切,...

    时间:12-24
  • 胡愈之筹办“光明日报” 观感“新政协”的“新气象”

      全国解放初期,胡愈之筹办了著名的《光明日报》,并担任该报首任总编。在“新政协”会议召开之时,胡愈之通过《光明日报》,参与、记录、见证了“新政协”从筹备到召开的全过程,并发表了自...

    时间:12-24
  • 未名”鸿印

     鲁迅一生扶持、帮助过许多文学青年,其中以组建“未名社”的形式给予一群年轻人的帮助与扶持,应该说最具典型性。  按通常说法,未名社只有6个人:鲁迅、曹靖华、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mdas...

    时间:12-24
  • 未名社成员七封集外书信考释

      未名社在1925年成立时的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曹靖华、台静农和韦丛芜等6人,目前除了鲁迅之外,还有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等也已经陆续出版了文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文集失收了一些文章和书信。笔...

    时间:12-24
  • 1921年田汉最早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哈姆雷特》

      今年4月23日,是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450周年诞辰纪念日,适逢此时,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新译《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是人类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伟人,他将悲剧艺术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古希腊的...

    时间:12-24
  •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墨子(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书屋》2011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

    时间:12-24
  • 李鸿章曾暗助革命党3万光洋 谋求与孙中山会晤

      又逢甲午年,自然而然我想起了李鸿章,这位100多年前的悲剧主角。洋人称赞他为“领航员”,他却自承是“裱糊匠”。甲午年后,那座风雨飘摇的“纸房子”(清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李鸿...

    时间:12-24
  • 《采茶词》与茶文化的东学西渐

    松萝茶  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是绵延近千年的古徽州“一府六邑”,其境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产茶叶早在唐代已负盛名。南唐刘津的《婺源诸县都置制笠新城记》曾记载:“婺源、浮...

    时间:12-24
  • 夏丏尊3天读完《爱的教育》 为书中人物流泪

    夏丏尊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100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

    时间:12-24
  • 黄昌澍:参与《辞海》编写的畜牧兽医学家

    黄昌澍在家中书房黄昌澍译着《家畜的放牧》执教于国立浙江大学期间与人合作编著的《养蜂法》  编者按  在雨花台功德园,长眠着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和老革命家,他们的名字也许您并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

    时间:1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