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冼星海:六天六夜写出《黄河大合唱》

2015-12-16 16:19:50 来源:文汇报

自此,冼星海开始关注起这个心地善良、聪慧可人的小妹妹,而失去父亲的钱韵玲也依恋起冼星海这位善良正直、才华横溢的兄长。三、四月,两人参与拍摄金山导演的电影《最后一滴血》,该片虽中途流产,但冼星海为这部片子谱写的曲子《江南三月》,却是“赠给钱韵玲作为东湖之游的纪念”。此后,他们经常约会在长江的轮渡上,感情至深。在5月14日的日记里,冼星海写道:“……韵玲拿热水来给我洗脚,拿靴子给我换,我觉得她心地很好。不仅纯真可爱,而且外表美,又能处处表现出来。我不禁很感动,甚至我要爱恋她起来!”7月20日,他俩在普海春酒楼订婚,来参加的有田汉等不少文化人。

这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邀请电报,两人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以旅行结婚的名义,先往西安。10月,在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他们乘坐华侨捐赠的汽车,扮作侨商,躲过盘查越过封锁线,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组织上分配给他俩一孔窑洞。冼星海先是担任音乐系教员,不久担任了系主任,钱韵玲则进入了该院的高研班学习。

《黄河大合唱》

来到延安的冼星海,很快融入了这个热火朝天的新天地。他一边在鲁艺教学,一边到各个单位组织歌咏队。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自己的音乐创作开始反思,萌生了一个新的愿望:以民间音乐为基础,参考西洋音乐的先进成果,创造一部中西合璧的民族大合唱。1939年春天,他与诗人塞克一拍即合,创作了《生产大合唱》。

此时,张光年(笔名光未然)率领的演剧三队历经艰辛也来到了延安,老友重逢,张光年讲到了黄河壶口瀑布的震撼,讲到了渡河时船工纤夫不屈的脊梁……随着他的讲述,冼星海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这正是他渴望创作的题材——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以及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对胜利的信心。他催着张光年快写出来。2月26日晚,演剧三队请冼星海共度除夕时,张光年朗诵了刚刚完成的全部400多行的《黄河》歌词。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全场掌声未落,坐在窑洞靠门边位置的冼星海就站起来,把歌词抓在手里,激动地说:“我有把握写好它!”

此后,冼星海一遍遍地请光未然和战友们向他描述黄河的壮观景象与渡河的惊险场面,请他们哼唱船工的号子,模仿纤夫的动作……在鲁艺的窑洞里,土炕上支起一张小桌,正在感冒发烧的冼星海不眠不休,6天6夜才思喷涌,如黄河一泻千里。困了,喝一口豆粉冲水的“土咖啡”,饿了,吞一撮白糖……演剧队指挥邬析零回忆:“3月31日,我从冼星海手中拿到《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清稿。手稿用白粉莲纸抄写,由冼星海夫妇手工装订成册,小16开本,册边整齐如刀切。打开看,字迹清晰秀丽,通本一字不涂、一字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