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前不久,小泽一郎民主党首对我说:日中关系是长期的稳固的,今后可不能随便听别有用心的政治家忽悠。我带一百多国会议员去见胡主席就是这个目的,多相信自己的眼睛,多实施自己的行动。
打爱国幌子的多,为国献身的少
不管是日本的排华右翼,还是中国的极端反日派,他们共同的色彩都是打着爱国的幌子,以爱国无罪的面貌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来愚弄民众,以达到他们的险恶目的。
日本的右翼不断叫嚣,中国的崛起已经威胁到日本的未来发展,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已经让日本生存空间受阻。而我们一些对日本一知半解的年轻人则发出了“中日永无友好”的战书,因为都是贴着爱国的标签,甚至电器产品都是“爱国号”。
有时候,孰真孰假,还真是很难分辨。这个时候,倒真的希望能有人像韩国抗议者那样在日本使馆前抗议自焚。但那些在网上愤愤不平的所谓“爱国青年”,一听伤及自己的利益,则事不关己、远远躲起来,悠闲自在地躲在家里看日本的动漫,不行就来点裸聊,以慰自己好战的心理。
看看到关键时刻,真正从意识到行动为国献身的爱国志士,如今这年月,拌着指头算都怕剩不下几个。
所以,日本改革新党主席荒井广幸上周访问山东时说:日中不再战是我们和平的铁则,希望中国的朋友们多了解一下日本,这个斜阳西下的岛国已无进军和侵略他国的能力和实力,看今天颓废的宅男宅女和无力的自卫队就知道。中国的年轻人不做亲日派可以,但要做知日派。
经贸往来数额多,惠及民众宣传少
中日之间今年第一招大戏,就是中国今年的GDP将超过日本,进入世界经济强国的前列。两国的经贸数额,虽金融危机有影响,但这两年直线攀升,从2009年突破3000亿美元后,2010年突破3500亿美元已是不争的问题。
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一直维持增长态势,加上相关投资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日中两国旅游和商务往来入境人数也接近千万人,每周500多架次航班在两国之间飞行。
中国企业也在日本加快对华投资的过程中,开始进入日本,多起并购案例已经让日本媒体惊呼。不仅海尔、海信进入日本,连杭州的中国尚德电力竟斥资三亿美元,收购了日本一大型太阳能公司。这样多的收购案例,再次燃起中国企业进军日本的联想。
日本在华企业和中日合资公司,目前已经接近五万家,给中国缴纳的税金达800亿人民币,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接近1500多万人。
然而,在强调经贸数额的同时,对上述惠及民众的正面报道却相对较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很多中国百姓甚至根本不知道北京机场扩建工程中有日本ODA借款的影子。诸多草根交流的项目更是无从提起。
日本安倍前首相就呼吁过:希望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我们援建的学校、机场、工厂、图书馆等公共设施,最好钉上标志,因为这也是日本国民的税金和热爱中国的表示呀。
在日中国人多,成气候的少
据日本法务省统计,截至去年末,在日中国人为70 万人,如果将已经归化日本的和在日本非法滞留的计算在内,这一数字会达到百万人。
同样,随着日本企业的进入,在华日本人也开始大幅度增加,截至今年上半年为20万人,仅上海附近就有10万多人。我在上海为日本人办的《城市兄弟》杂志,每月发行五万还不够,成为日本女性拿在手上逛街的时尚风景线。
然而,由于日本社会的封闭型和排外情结,在日中国人虽然已经摆脱了靠打工维持生存,与日本人交往的地位相对低下的尴尬境地,但真正融入日本主流社会的却也仍占少数,很难进入日本人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