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你唯一的发现就是一无所知

2010-03-17 08:33:36

  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的身份跟他小说中的某些人物颇有几分相似,也是同时呈现出几个不同的面孔。他既是小说家、诗人,也是剧作家和电影导演,同时还是评论家。他所有的身份,在小说中都有所展示,像海洋中的一座暗礁,随着潮汐的变化,时而露出水面,时而隐没水中。从他的成名作《纽约三部曲》中,我看到了被称为大师级小说家的原创性智慧,也看到了他对诗歌的眷恋、戏剧式的高潮和写实电影般的一幅幅画面,同时还有他以评论家、电影导演的视角面目对书籍和电影所发表的种种看法。

  保罗·奥斯特身上曾经贴满了各种颜色的标签,存在主义、象征主义,“穿胶靴的卡夫卡”和后现代主义等等,各种说法都有,让很多人在迷惑之中充满好奇。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甚至发出了让人耳膜发颤的声音:“能见识保罗·奥斯特是我此生的荣幸。”也许这些说法都不是空穴来风。

  《纽约三部曲》身上穿着侦探小说的外衣,但实质上它并不是侦探小说。我们眼中的侦探小说,不管在叙述的过程里设置了多少路障,但归根结底总会真相大白。保罗·奥斯特的作品没有遵循这样的模式。他的小说像一个意外的礼品包,你把五彩缤纷的包装纸一层层打开,到最后,你迫切的心情会被一种莫名的失落所包围。除了包装纸,里边什么也没有,你唯一的发现就是一无所知。

  给我的感觉,保罗·奥斯特更像是舞台上的魔术师,把侦探小说的技巧和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观念摆弄得随心所欲,一把看起来很普通的扑克牌,他想玩出多少花样就能玩出多少花样。甚至一些小的花样,他都不肯轻易放过。

  《纽约三部曲》是由《玻璃城》、《幽灵》和《锁闭的房间》三个独立的篇章组成。三个部分的人物不同情节不同,小说的氛围和作者赋予小说的主旨却颇为相似。

  在《玻璃城》里,一个名叫奎恩的侦探小说作家冒充私人侦探保罗·奥斯特去跟踪一个名叫彼得·斯蒂尔曼的人,为的是保护另一个彼得·斯蒂尔曼,后者是前者的儿子。到后来奎恩发现自己成功地由一个作家变成了一个流浪汉。他跟踪的目标没有来由地自杀了,他的委托人消失了,而他冒充的私人侦探保罗·奥斯特也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他既迷失了自我,也没有揭开事实的真相。

  《幽灵》和《锁闭的房间》跟《玻璃城》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的情节就是跟踪,随着调查的展开,情节在不经意之中发生了畸变,叙述的重心也从所谓的案情转移到跟踪者的自身境遇上来。

  《幽灵》中的布鲁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侦探,受怀特的委托去跟踪一个名叫布莱克的人,但他们从不见面,只用书信联系。布莱克看起来像是一个作家,整天坐在窗前写作,他很少出门,只是偶尔上街买点东西或者散步,这让住在他对面楼上的布鲁感到了莫大的折磨。生活的枯燥和对枯燥的恐惧,使“他最大的感觉莫过于悲哀,他觉得自己的热情被耗尽了,他觉得这个世界令人沮丧”。一年之后,他铤而走险闯进了布莱克的房间,这次闯入导致了他不得不离开他现在的生活。“布鲁从椅子上站起来,戴上帽子,走出房门。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锁闭的房间》中,“我”的童年好友范肖失踪了,留下了漂亮的妻子、一个婴儿和一堆充满才华的文学手稿。按照范肖以前的意愿,“我”被要求全权处理这些手稿。事情的进展似乎很顺利,范肖的手稿得以出版而且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与此同时,“我”也爱上了范肖的妻子苏菲。“我”希望事情是这个样子:“那年轻的天才作家去世了,他的著作却流传于世,他的名字将在今后的岁月里被人记住。他童年的朋友搭救了那年轻美丽的遗孀,从今以后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苏菲也是这样希望的。然而,这只是事情的开始。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了一封信,这封信证明范肖还活着。“我”的生活从此变成了一团乱麻。借助为范肖写传记的借口,“我”四处奔波,为的是寻找范肖的蛛丝马迹,但在实际上,“我”却经常被范肖跟踪。让人吃惊的是,在寻找范肖的过程中,“我一点点丢失了自己”。

  • 相关阅读
  • 沙元森:解决民生难题靠的不只是钱

      今年的两会继续热议民生,住房、医疗、教育等仍然是需要攻坚的难题。一谈民生,不可避免地就要说到经济问题。不搞好经济建设,拿不出钱,确实很难解决民生难题,但民生问题绝不只是钱的问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

    时间:03-17
  • 三十年前的月亮

      文:苏七七   出处:声色笔记 2004年4月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时间:03-17
  • 日本学者笔下的秋瑾:曾与留日的鲁迅发生冲突

      国人对近代反清女豪秋瑾之名并不陌生,不过对于她那“秋风秋雨秋煞人”的英姿从何而来,又从何而落,却未必十分清楚。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过杭州学者郑云山教授的《秋瑾》一书,堪称中国大陆学...

    时间:03-17
  • 日本人的小理想

      日本孩子在料理教室学做饭  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指出:日本人最重视的是“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并借此得到尊严与安全感。  有人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通俗的解释,就是农夫的儿子在认定自己今...

    时间:03-17
  • 任何时代都需幻想

      有些话题怎么也绕不开。比如,《哈利·波特》。  10月28日,《哈利·波特》系列结局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文版在全国同步发行,然而引起我们关注的,却不是它的销售成绩又是如何的惊...

    时间:03-17
  • 人为什么要不停行走

      爱默生说:旅行是傻瓜的天堂。看看国内“五一”和“十一”出游的盛况,真感慨爱默生的先见之明。如今,“今天你旅行了吗”俨然成为一句时髦话语。当一本赫然标着“旅行&rdqu...

    时间:03-17
  • 人生是一种态度

      文:余明阳   出处:文汇读书周报 2008年3月  潘肖珏教授在中国公关界中一直被称为“才女”,她思维缜密、口才出众、创意无限、亲和力强。2005年,她不幸患上了癌症,但患病后的她,依然自信、活...

    时间:03-17
  • 驱魔人最后的学徒

      约瑟夫·德拉尼:退休教师,目前和他的妻子,还有三个孩子,六个孙子生活在英国的兰开夏郡。《最后的学徒》一出版即被兰登书屋看中,于2004年7月首次发行,不到半年就销售了15万册。目前,英国已于2005年发...

    时间:03-17
  • 且看文学的孔子又如何

      "孔子"近来颇为流行。新上映的电影《孔子》中明星云集,将中华民族的圣人请入银屏,以充满大众文化气息的形式演绎一段中国人心中近乎神圣的故事;同名小说也已经出版,长达60万字、486页的大部头著作,无疑暗含了...

    时间:03-17
  • 潘洪其:农民不能选崔永元当代表是制度的遗憾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发表了大胆犀利的批评意见。有作者设想,崔永元如果投身某个以农民为主的选区,农民一定愿意选他担任人大代表,他就可以代表农民向所有加大城...

    时间:03-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