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青春中国的“八月狂想曲”

2010-06-04 10:51:16

来源:大众书评网

  我想,这种自信不是别的,是对文化的自信,是对文学的自信,是对文学艺术永久魅力的自信。

  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徐坤写得意气风发,写得波澜壮阔;她有澎湃的叙事激情,滔滔50万字,她纵情歌唱——站在空旷的、华丽如天上宫阙的体育场,向着即将到来的日子、向着那时的欢腾万众。

  ——这其实有极高的难度。作为一部小说,《八月狂想曲》的困难在于,它难以封闭,难以凭着虚构将自身从生活区分出来。它的主题是将于2008年8月举行的北京奥运会,现实全面地包围着小说,现实以它的形式和节奏限定小说家的书写,《八月狂想曲》必须向着生活全面敞开,它难以真正结束:一般的小说是过去完成时或现在进行时,而《八月狂想曲》的时态更为复杂,它又是将来时的,它向着小说之外的未来。

  小说家惯于从回忆中汲取力量,而徐坤从未来中汲取力量。奥运会是运动会,它的过程和目的由庞大、迅速的人类行动构成,那是行动的洪流,无数人飞速向前,向着一个日子、一个目标,一切都将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被衡量、被证明。这本身就是一部辉煌的大戏,所有因素都要准确无误地在高潮中绽放。当徐坤决定写作《八月狂想曲》时,她必是意识到了她的限度,小说家无法与这庞大、迅速的行动同步,小说的本性是慢的或长的,它必定要落在稍后或稍远的地方,在相对的距离中找到自己的角度和形式,这种距离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我甚至以为,徐坤可以假设一种比如2018年的叙述,以回忆的角度让一切从容展开。

  但徐坤没有,在她看来,回忆的姿态老气横秋,她热情洋溢,她一定要投入现在,她要在变动不居的现在找到小说家的立足之地。

  ——那就是建筑,或者说场所。面对着与即将举行的奥运会有关的千头万绪的人类活动,徐坤把根本的目光放在建筑上,那些宏伟的场馆,平地而起,矗立在那里,改变着天空下大地上的景观,它们是人的对象化的造物,凝聚人的智慧、激情、志向和行动,而它们的功能也正是供人展示智慧、激情、志向和行动;那些体育场馆是凝固的奥运会,它是这激越鼎沸的盛会中物质的、更为持久的层面——它属于现在,但它延伸到未来,它标志出向前的时间向度和超越的价值向度。

  围绕宏伟建筑的浩大活动,使徐坤获得与现在和暂时保持一定距离的目光,在这个距离中她得以深思,得以拓开虚构和表达的空间。宏伟建筑从来是一个民族和一种文明的雄心、梦想和创造伟力的象征,它的建造者们必有超越现在而向着未来彼岸的深邃激情,因此,至少在徐坤看来,围绕宏伟建筑的叙事有可能成为宏伟的叙事。

  《八月狂想曲》以一座虚构的奥运协办城市为背景,讲述了奥运筹办过程中,以场馆建设为主要线索的庞大故事。这故事必定是向着现实的,《八月狂想曲》是一部极具现实感的小说——一种建立在精密调查基础上的虚构,由确切的经验材料构筑而成,而且随时准备接受经验的检验。这种对现实的忠诚是伦理的,也是认识论的,徐坤力图认识和表现现实的复杂结构,并且力图由此达到对现实、对我们的生活的宽阔和公正的理解。她看到了一切人类活动中必定会有的矛盾和冲突,《八月狂想曲》的主要情节正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展开:人性的自私、软弱、贪欲,人群中错综的利益诉求、价值差异;徐坤清晰地表明,即使如此宏伟的人类活动,也充满人间烟火,也必是现实的和现世的。

  但是,徐坤不仅是向着现在,她并无充斥于当下许多小说的那种单向度的对俗世的沉溺、崇拜——即使是精致的沉溺和崇拜;她保持着一种超越性眼光,或者说,正如我们对经典现实主义的理解那样,她要在现实的复杂结构中看出生活和社会更为长远的趋向。在徐坤看来,这种趋向就体现于嘈杂纷忙的人间万象,但同时,它又把这人间万象引向历史的和理想的未来——“青春中国”,徐坤用这个词表达她对现在和未来的总体看法,这个词来自历史的记忆,它包孕着现代中国的先驱们对中国之未来的信念和想象:早期启蒙者和革命者所用的词是“少年中国”,“少年”和“青年”在现代汉语中最初是两个互用的、界分不定的新词,它们和“中国”相联,构成一个宏伟的现代意象——朝气蓬勃、挣脱了传统羁绊的中国,强健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所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尽情迸发的中国……在“青春中国”一词中,寄托着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对中国人形象的自我期许,寄托着他们为我们民族缔造和锤炼出强大的现代人格和精神的热烈梦想。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