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中国,正是可以承接历史、朝向未来的一个题目。
4年里,支撑着我最后将这部小说写作下去的动力,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信”,一是自信。我和我书中那些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主人公们,都是有福的一代,也是承恩的一代,我们承的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恩,享的是国家繁荣昌盛的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个国家出力,为国家的强盛尽自己的一份职责。所谓自信是说,要对作家这个职业有信心,要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要对文学有信心。建筑需要众人的合力,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而文学是一个人的千军万马,一个人的张灯结彩,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一个人的济世情怀!我想我也可以用一个人的力量,用笔、用键盘建起一座文字的鸟巢。
我想,这种自信不是别的,是对文化的自信,是对文学的自信,是对文学艺术永久魅力的自信。不管这部作品的最终效果和社会评价将是如何,但至少我奋斗过、努力过,已经在一个相对的时间和固定的框架里把自己此时的才智发挥到最大,我就可以无悔!(作者:徐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