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杜尔:您知道,我经常在法国看到他。
埃尔热:对,他也生活在法国。但也许他在这里更有名:自信满满的布鲁塞尔人。他没有满足!……“波尔曼”口音超过一切……朗比庸,这个家庭很讨厌!多么可怕的事情!
怎样,看明白了吗?
最起码,单单熟读《丁丁历险记》还不够,因为萨杜尔似乎真是很有信心,除了对自己掌握的关于《丁丁历险记》里里外外的知识很有把握——比如,能够看出埃尔热在什么地方受到谁的什么影响,并得到埃尔热本人的肯定——好像还相信这本书的读者也能在不加注解的前提下看懂他们在说什么,对吧?
不然怎么说这像是丁丁迷的高级班教学辅导材料。
不然怎么说这本书是丁丁迷的挑战。
是记者,还是粉丝?
由此想到记者的职责。
当萨杜尔第一次向埃尔热要求约见的时候,他是以记者的身份这样做的,他说他要做一个采访。并且,埃尔热在答应这个要求的时候,也认为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是接受采访,这在他的经历当中还是第一次,此外,他还让萨杜尔在他的工作室里呆了好些天,随意翻阅一切资料,密切观察他和他的创作团队的一举一动。
但最后出来的是这样一本访谈录。怎么说呢,单从中文版来看,它更像是一个热诚的粉丝终于见到偶像,一激动就只顾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包括向偶像展现自己多么了解他的作品,把读者丢在一边,忘记在必要的时候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会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结果,除了之前提到的阅读挑战,萨杜尔的一些问题似乎也叫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下面这段延续三个页码的对话,“您为什么继续工作”这个问题像挥之不去的幽灵,一再地冒出来,埃尔热一再坚持自己的答案也没有用。
萨杜尔:您为什么还继续工作?
埃尔热:为什么?因为我乐意,这个工作让我很开心。所有的“丁丁”,我都是在快乐中创造出来的。但是,确实如此,我现在的工作节奏比从前慢多了,我也要享受生活……例如我开始旅行了。
萨杜尔:这是否是一种无意识的需要,需要逃避您的工作室?
埃尔热:这不是逃避。而是需要观察和了解世界,需要重新充电!
萨杜尔: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为了“生活”而继续您的工作?
埃尔热:哎!不是。如果我想的话,我就可以停下来。而且是合情合理地停下来,因为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
萨杜尔:是不是为了不让人们失望,为了不让读者失望,为了不放弃您的合作者?……
埃尔热:不,不,现在,我还不想停下来呢。
(对话继续进行了一个半页码)
萨杜尔:您的工作对您来说真正是一种需要吗?
埃尔热:曾经是;现在不是了。因为,我更加成熟了,我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我已经被接受了,我不需要成为代理英雄。
……
萨杜尔:我一直不明白,您为什么继续工作。
埃尔热:哎,因为我很开心……
中文版:另一种挑战
至于中文版,因为没有比较过原版,只能说大概是因为译者也意识到,这本书属于聊天性质,涉及太多太宽泛的文化历史背景,于是,除了原书一些注解仍然翻译过来,基本上就没有从中国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提供一些额外的帮助。
比如,书中包含二十个整页的《丁丁历险记》连环画,都是外文照登,全部没有中文的注解,没有提到出自哪部作品,对白也没有翻译。
若说这是因为译者跟作者一样,相信高级班的丁丁迷都能认出这出自哪部作品,所以不认为有必要提供中文注解,那么,怎样解释书中引用的跟丁丁的创作过程有关的其他作品,同样没有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