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挑战“丁丁迷”的一本传记

2010-06-04 11:05:58

来源:大众书评网

  比如更早出现的由比利时另一个漫画家创作的小男孩“丁丁-吕丁”,萨杜尔认为很可能就是丁丁的蓝本,但当他在书中用两个页码摆出《丁丁-吕丁》的封面和一页内容,译者却没有理会上面的文字——也许是因为埃尔热否认丁丁跟这个人物有关,所以译者觉得丁丁迷只要看看他的模样是不是有点像丁丁就够了?

  不过,凡事大概都有两面,萨杜尔选择问答体,不加修饰、不加注解,这样做除了可能向丁丁迷提出挑战,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让埃尔热得以展现他作为“永远的童子军”的一面,而且是通过他自己的口语化的语言一点一点地说出来,并非后人进行的所谓客观的归纳总结。

  事实上,跟访谈相比,书中穿插的埃尔热自己讲的故事更容易阅读,也更生动。

  比如,在他的笔下,一切是以最自然不过的方式开始的:像多数男生一样,“英雄儿童”的形象从小就占据埃尔热的脑海。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图画课成绩是所有科目当中最糟糕的,理由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跟“英雄儿童”无关,而是铁栅栏之类的常规题目。于是他策动了一次自己称为“报复”的行动,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日当天,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爱国主义作品,“在大量彩色粉笔的渲染下,比利时军队打得德国军队落花流水”,效果是那么出色,就连刚刚给他的图画作业判不合格的老师也被感动了,以至于要求再看一次他的图画作业,只不过,看完以后,老师觉得应该维持原判,还是不合格。

  那一年他十二岁。

  当时他的名字还是乔治·雷米。前一年,1918年,他加入了童子军,“因为我是童子军,所以我开始把一个小童子军的故事讲给其他童子军听”,由此诞生了《冒失鬼巡逻队长托托尔》,1926年开始在《比利时童子军》连载,从此他也有了笔名,叫做埃尔热。

  1929年1月,在一份报纸副刊上,丁丁诞生了,“有点托托尔弟弟的感觉,一个当上了记者的托托尔,但骨子里还是童子军”。

  多年以后,直到1970年代接受萨杜尔采访时,埃尔热依然毫不掩饰自己对童子军经历的态度,说这给了他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他的反问,“做好事,热爱和保护自然与动物,努力坚守承诺,这难道可笑吗?”即使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听来仍然有着不同寻常的震撼力。

  由此想到美国作家罗伯特·福格姆的《我要学的都在幼儿园学会了》,又或者更早一些的意大利作家埃蒙多·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跟埃尔热的反问一样,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同一个问题:小时候,不仅有“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大前提,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我们接受的原则也是好的,榜样也不缺少,就只是从几时起,渐渐有些人还是做了另外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反过来,自己之所以会一边觉得吃力,一边还是愿意仔细看完《丁丁与我》,说到底,也是因为一切能够证明赤子童心仍然存在且继续受欢迎的例子,比如埃尔热和他的丁丁,以及舒尔茨和他的查利·布朗,就像划破黑夜的星光那样叫人感到踏实,感到温暖,而这样的星光是永远不会嫌多的,越多越好。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