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索罗斯的另一面

2010-06-04 11:18:01

来源:大众书评网

  索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厚哲学功底和思想的理论家,与一般实用主义投资家不同,他是用一种有着哲学思想背景的理念、并结合自己气质和志趣的方式,来认识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并进行操作的。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把索罗斯再一次推向全球金融的前台。这位以“做空”而驰骋于世的投资家,他对危机的预言再一次受到举世关注。

  乔治·索罗斯的大名,在江湖上无人不晓。全球金融界的每一次风波,无论是风吹草动,还是风暴海啸,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但要准确描述一下他的身份,却不大容易。他是一位投资家,对冲基金的先驱之一,一生成功地投资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但又不时与“投机”恶名相伴,甚至被有些国家政要称为“金融杀手”;他积极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致力于“开放社会”的思想推广,曾多次参与并见证诸如苏联解体与叶利钦、普京的崛起以及“颜色革命”等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但他自己却常以知识分子自居,发表了大量社会经济和哲学方面的著述,还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理念的推广,传授他的哲学思想和“反身性理论”,俨然是一位学者和金融教育家;他还大量从事慈善事业,和许多富人一样拥有一顶“慈善家”的光环。像索罗斯这样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在华尔街乃至国际金融界还无人能出其右。

  2008年底,美国的畅销书作家罗伯特·斯莱特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新版的《索罗斯传》(Soros: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Investor) 。十几年前,索罗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而名噪一时的时候,斯莱特就撰写了《索罗斯旋风》(Soros: the Life, Times, and Trading Secret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当时的中译本译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金融家的生平与投资秘诀”。老的一版主要介绍了索罗斯的金融专业生涯和投资经营手段,新的一版着重谈了索罗斯的思想脉络和投资理念,更深层次地描绘了索罗斯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索罗斯的另一面。

  索罗斯1930年8月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三十岁以前的生活好像和财富没有什么关系。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父亲是他的第一个老师。索父提瓦达是个不循规蹈矩,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一战时,他参加奥匈联军,被俄国人俘虏,后越狱从西伯利亚逃回。二战后期,德军占领匈牙利,提瓦达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便通过关系为一些犹太家庭,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家人伪造了身份证明,以掩盖其犹太血统。揣着假身份证的索罗斯一家在随后的大屠杀中幸存了下来。提瓦达的先见之明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可能对索罗斯产生了终生的影响。

  1947年索罗斯在父亲鼓动之下决定到伦敦去闯天下。初到伦敦的时候,他边打工边读书,倍感独立生活的巨大压力和孤独,直到被伦敦经济学院录取后命运开始转变。在以冷战思维为主导思想的学术氛围里,索罗斯沉湎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奥威尔的《1984》,随后他又遇到了被他一生奉为导师的卡尔·波普尔,在深入研究《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的同时,索罗斯还深受证伪主义科学观的影响。波普尔的“开放社会”思想指导着索罗斯今后在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实践,成为索罗斯一生都不曾偏离的目标。

  毕业后,索罗斯在学术上并没有取得某种成功,他写的分析开放社会和封闭社会的著作,甚至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直到若干年后才部分发表。为了生计,他从推销员做起,逐渐做了银行的见习生,后来又成为从事黄金和股票套利的交易员。虽然开始时并不成功,但却激发了他对于利用差价套利的兴趣。

  1956年,他带着五千美元来到纽约,开始闯荡华尔街的江湖。他首先开始炒作当时没有人关注的欧洲股票,被称为“走在时间的前面”。六十年代后期,他创立海外基金,正式开始了投资银行家的生涯,从那时起到现在,他一直在抄底各类金融产品,寻找金融体系中的各种机会以获取暴利。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