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台湾译者译为“金融炼金术”的观点,实际上是索罗斯关于金融思想及其操作模式的主要内容。索罗斯的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学术研究上,而是把这些思想具体化并运用于金融市场的操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这使其产生了不同寻常的魅力。
索罗斯的金融思想表现在股票、外汇、债券市场,金融信贷、金融管制,国际金融市场等,其核心实际上是反身性理论在金融问题上的应用,同时,通过其金融思想,也能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反身性理论及其应用。
股票市场是检验反身性理论的最好场所,股票市场几乎是最符合经济学中完全竞争条件的市场:例如,集中的交易场所,同质的产品、低廉的交易和运输成本,即时的资讯、为数庞大的参与者确保无人能控制市场运作,还有各种规定严格和具体制度保证市场运作的相对公平。均衡思想指出,虽然股票的基本条件(有关基本价值因素)在不断变化,股价可以或也应完全反映其基本条件的情况,并据此产生了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大手段。索罗斯认为,技术分析可靠性也许有概率上的意义,它除了认识到股价由供需决定,以及过去的经验有助于预测未来外,并无更深的思想基础。因此,它并不能在预测实际事件的发展趋势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都是十分有限的。而所谓“基本分析”则是均衡思想直接衍生的产物,更是扭曲了市场的真实情况。
索罗斯指出,股价并不是由基本价值单方决定,实际中股价的变化也会反过来直接影响其基本价值,如通过股票选择权的发行与购回以及各种形式的公司交易等;股价还可以更多复杂的方式影响公司的形象,如信用等级、产品的市场形象、管理信赖度等。市场也只是整个互动过程中的一个因素,而不能像基本分析方法所言可以通过股价来对公司未来发展进行预期反映。因此,“市场并不永远是正确的”,甚至“市场总是错的”。股价与其基本价值的关系是反身性的,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事件的实际进程之间的差异,正是推动该过程的主要因素。他的基本判断是:1.市场在方向上永远具有某种偏颇。2. 市场能够影响它所预测的事件。
索罗斯为股票操作方式提出了三个基本变量:股票价格、流行偏颇(Prevailing Bias)和基本趋势(Underlying Trend),这三个基本变量运作与股票市场,形成了盛衰循环的过程。其中反身性理论体现在其中有二:1.股价的变化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股票的基本面(不论基本面具体含义是什么),这种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通过某种金融政策、法规和制度的改变发挥影响)。2. 股票投资者对基本趋势的认知一定存在瑕疵。这样,瑕疵的最终暴露,必然会促使流行偏颇产生逆转,如引起自我修正则可忽略;如果这种逆转引起基本趋势的反转,则反方向的自我增强过程将形成,这正是反身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当然,判断该瑕疵是什么,以及它在何时和以何种方式出现,正是认识盛衰循环的关键和困难所在。
索罗斯认为,建立在反身性理论上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其主要意义在于弥补了基本分析所存在的严重缺陷。原则上,这两种方法可以调和。基本分析试图说明基本价值如何反映在股票价格上,而放射模型则强调股价如何能够影响基本价值,前者是静态的观点,后者则是动态的观点。其实,可错、反身性、不确定性既是索罗斯模式的思想基础,也是此模式的操作特点,一劳永逸的操作方法是不存在的。
因此,从1992年狙击英镑、1987年做空标普指数期货到1997年放空泰铢和恒指,索罗斯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抄底大师”,只不过判断底部的方法与众不同。
应当说,索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厚哲学功底和思想的理论家,与一般实用主义投资家不同,他是用一种有着哲学思想背景的理念、并结合自己气质和志趣的方式,来认识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并进行操作的。这就是书中表现的、我们所不熟知的索罗斯的另一面。(作者: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