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政策,让家居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而行业内频发的质量门、抄袭成风、定制家具品质不佳等事件,让整个行业再添阴云……回顾2012年,饱受消费者质疑和拷问的家居业,在楼市调控、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亦步亦趋走到年尾。这些让人记忆犹新的大事件,警醒着整个行业不断反思和进步。
关键词1:抄袭家具“抄袭”已成完整链条
每当逛家居卖场时,总能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家具。这些家具或是与国际知名设计雷同,或是与国内热销产品“孪生”。长久以来,家具企业之间相互模仿抄袭已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产品外观则成为抄袭的重灾区。
在今年3月18日广州举办的国际家具展上,香港皇朝家私发现其代理的意大利品牌TRECI(特瑞琪)被国内家具品牌孔雀王“抄袭”,产品相似度达90%以上。继孔雀王之后,森岩家具也被皇家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家具点名,称其多款产品均是从皇家家具购得,略微改动后直接摆上展厅。随后,在3月21日,四海家具也召开新闻发布会,状告艺家百年“抄袭”其专利产品。
省城高档家具销售商冯振英曾参观过世界各地知名的家具生产企业。他称,中国的部分家具生产企业每年出新品,基本都遵循这样一种模式:出国看展──买版抄版──低价销售──再去观展。在意大利、东京,每年举办的一些顶尖家具展中,最希望入场的参观者是中国家具商,但为防盗版,一些会展会在展厅入口处明示“禁止参观者携带相机、摄像机”。
随着“防抄袭”措施越来越严格,市场上又衍生出了另一种抄袭方式,即购买品牌设计的新品系列,回到工厂后进行拆解、研究,掌握家具外观、内部构造、材质等。冯先生就在省城的其它家具店内看到过自己代理品牌的仿版货。
业界影响
对于行业来说,抄袭损害了原创设计,伤害了家具行业的创新力。
以省城家具市场为例,近两年流行的儿童松木系列家具,品牌多达十几个。这些家具既在居然之家春天店、雅阁瑞普等高档家居卖场有售,也在红太阳、菁草坪等中低档家具卖场有售。外观大同小异,但价格却相差两至三倍。正因仿版货付出少、回报高,不少中小家具生产商选择不组建专业设计团队,悉心研发新产品,而靠抄袭为生。
关键词2:质量门 品牌家居屡陷质量门
12月底,宜家家居发布公告称,因为在部分标为室外使用的季节灯饰(灯饰装修效果图)中配备了仅供室内使用的变压器,所以为购买了相关产品的顾客全额退款,召回产品。
著名的宜家家居爆出“质量门”,已不是第一次。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1年1月─10月,宜家家居共召回过四款产品。接二连三的产品召回事件,增加了人们对其产品质量的担忧。虽然宜家家居屡爆质量门,但与个别国际家具品牌相比,宜家召回问题产品的诚恳态度却值得学习。
11月,家住杭州九月森林小区的沈先生在网站上爆料,声称自己花了80万元购买的亨利戴家具,使用还不到半年就发生掉皮、变形等现象,产品返修多次仍未解决,最后商家竟然推脱说“特价处理的商品不予保修”了事。
业界影响
省城家具销售代理商贾女士称,今年发生的一系列的家具质量门事件,恰恰出在价格不菲的名品高档家具和知名品牌家居上,这让众多消费者对家居行业的品质和诚信产生严重的怀疑。如今,即使是高档品牌,其说服力和可信度大打折扣。
关键词3:定制家具缺乏行业规范,定制家具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