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不明显,早发现是关键
人体的肝脏“藏”在肋骨后面,有很大的空间供肿瘤生长。所以早期肝癌患者往往没有什么典型症状,很难被及时发现。而当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以后,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那时往往已经丧失了手术治愈的机会,治疗起来十分棘手。
临床上,我国早期肝癌的发现率并不高,很多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而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期仅为3~6个月。因此,定期查体非常重要,它是肝癌早发现的最简单方法,能大大提高治愈率。
建议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患有乙肝或丙肝的肝癌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通过甲胎蛋白(AFP)检测或B超排查癌变;已经诊断出有肝硬化的人,也应每半年做一次AFP检测或B超排查。一旦在体检中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明确病情。日本也是肝癌高发的国家,但其早期肝癌的发现率远高于我国,原因之一就是日本的肝硬化患者,平均每6~12个月就去医院做一次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和B超,以便能早发现,早治疗。
我国肝癌新增病例居世界首位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所说的肝癌多指原发性肝癌。按照细胞分型,原发性肝癌又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临床上,肝细胞型肝癌占80%以上,也就是我们今天主要谈论的肝癌类型。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当下,肝癌在全球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今年2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肝癌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肝癌的发病率约为25.7/10万,成为死亡率仅次于胃癌、肺癌的第三大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