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支招:
预防急性胃肠炎,吃东西一定要注意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虽然这是很多人耳朵都听出茧的“老生常谈”,但却是降低消化系统患病风险的“不二法门”。另外,专家提醒说:春天“湿困脾胃”,易造成人体消化系统“工作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中药泡澡或汤水食疗来化解——
泡澡化湿:取生姜、菖蒲、藿香各50克,艾叶100克,放入大锅,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中泡澡15~30分钟,有助于全身的化湿灭菌。
汤水化湿:
1.白胡椒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20~30粒,猪肚1个,生姜3~5片,盐少许。
做法:翻开猪肚,用少许盐和生粉搓洗,冲干净后用沸水烫去异味;沥干后,将捣碎的白胡椒和姜片填入猪肚内,置汤煲中并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捞出猪肚,切块,调味后即可喝汤吃肉。
功效:温阳散寒健脾胃。
2.五指毛桃土茯苓炖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100克,瘦肉一斤,陈皮5克,盐少许。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净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净切成块,氽水捞起备用;用汤煲煮水,沸开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煲一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益气健脾。
皮肤
保持身体清爽,多吃蔬果少熬夜
今年一些常见的皮肤病发病提前,而且程度更甚,尤其是癣、湿疹、痤疮比较多见。这与今年湿热天气明显提前有关。专家提醒说,要远离各种皮肤病,首先要有合理的饮食及作息安排,多吃蔬果少熬夜,并且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爽清洁。一旦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痛等症状,不要忍着,要尽快咨询皮肤专科医生对症用药,莫自行乱用药物以免加重病症。
脚气传染,爷俩同病相怜
小杨双脚趾间皮肤发白、起水疱,奇痒难忍,晚上睡觉时常忍不住伸手去挠,挠着挠着,水疱变成了大脓疱,痛得连走路都受影响。前两天,他发现老爸也跟着在挠脚,爷俩到医院一查,都得的是脚气病。老爸发病在后,不排除是由儿子传染的。
防治支招:
中医称之为“湿热下注,发于皮肤”,所以,一定要彻底治疗并保持足部的干爽,尽量穿凉鞋,勤换袜子。脚气病也不是小事,抓破了以后不仅会感染化脓,还会传染给家人。家中有此类患者,衣物要分开洗。另外,要注意清淡饮食,可煲些清热利湿的汤,用杀虫止痒的中药泡洗可改善症状。
熬夜喝酒,“面子”遭殃
小张来看病的时候,戴了一个大口罩,取下口罩一看,满脸都长满了“痘痘”,而且有许多脓疱,很痛。医生问诊发现,他最近应酬多,又喝酒又熬夜,感觉抵抗力明显下降,但没想到首先遭殃的却是“面子”。
防治支招:
熬夜喝酒易引起火热旺盛,湿热蕴结发于面部,脸上的痤疮自然就全面“爆发”了。因此,易发痤疮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煎炸、甜腻的饮食;少对电脑,并保持大便通畅。
疱疹缠腰,误为“腰背痛”
70岁的李伯不久前突然觉得“腰背痛”,就自己找膏药贴,结果疼痛反而加重了,而且皮肤上还起了很多水疱,到医院一查,问题不在腰背,而是皮肤长了带状疱疹。
防治支招:
避免疲劳,提高免疫力。这类病多因抵抗力下降后身体受病毒感染造成的,若不尽早治会留下后遗症,即使疱疹治好了,局部皮肤还会出现类似针扎感的神经痛,而且疼痛可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尽早治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