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迁就讨好型沟通
在小静的家里,就会常常听到:“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少吃点。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就去买。”、“怎么?我给你买的这个圆规是小学生用的?对不起,我明天再去重买。”……这些迁就的话语,这样导致小静渐渐养成一种娇生惯养的坏习惯。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通常表面都会让人感觉一团和气,但却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令孩子变得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性格特点。另外,这种沟通同样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
温馨小提示:不要百分百满足要求
如果宝宝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容易形成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爸爸妈妈爱孩子的话,就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和讨好孩子,一直溺爱着孩子,这样会把孩子宠坏。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可以百分百满足,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努力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如果他们想要玩具,可以让他们帮自己洗碗,做做家务活,完成后才奖励他们等办法,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养成娇惯的恶习!
三、打岔唆型沟通
在小白家,你偶尔会听到:“妈妈。明天我们春游,老师说每人要交5元钱。”“又要交钱了?从你上学到现在,我们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了。我们那个时候春游,就带上一瓶白开水、两块烧饼,自己走到郊外,根本不要买票。你看看现在,一个月光水电费就是好几十,春游要交钱,你肯定还要带点零用钱,钱不好挣啊……”简单的一句话,却引出那么多的话和事。这种嗦型的父母通常都是表面像处理孩子的问题,实际上却在处理自己纷乱的情绪。一般情况下,这种打岔唆型的父母不太关心孩子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一方是家长在喋喋不休,另一方是孩子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