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生病了本可以休息,何苦如此执着?”郭玉梅这样回答:“我不害怕生病,不惧怕病魔,但我害怕离开讲台,害怕离开孩子们。我的使命就是为我的学生讲好每一堂课。”
2009年第五次手术前,医生建议将手术安排在正月十五以后,暗示“再好好过一个年”。而郭玉梅执意要在正月十二开刀,理由是:“正月十九是学校开学的日子,如果能活过来,正月十九就能度过危险期。如果不能活过来,一周也可以办完后事,丈夫和同事不会耽误学生一节课。”
2009年3月3日,郭玉梅出院的第一天,头缠绷带、浮肿未消的她没有回家,而是先来到了学校。学生们围着她抱头痛哭。“老师,你啥时候能再给我们上课?”“快了,快了,等我拆下绷带就回来。”不到两个月,还处在康复期的郭玉梅,背着家人,骑着自行车悄悄来到学校。郭玉梅灿烂的笑容又一次绽放在岔河镇中学的校园里。“老师好啦!”哭着笑着的孩子们雀跃不止,他们哪里知道老师这一路的艰辛:多次手术让郭玉梅的颅骨缺损,耳部脑组织和外界只有一层头皮相隔,稍有不慎就会形成脑震荡。
如今,为了减轻郭玉梅的工作负担,学校将她安排在图书室工作。
症状依然存在、病痛丝毫未减,但郭玉梅依旧每天6点准时起床,提前骑车出发保证7点准时到校。每次学生去阅读室上课,郭玉梅都提前做好准备,读书的书卡、最适合学生读的图书目录早已备好。“从2万多册图书中精挑细选,劳神费力,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这样的工作,就阅读目录这一项,普通老师没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完不成,而郭玉梅一个月内就做好了。”教师宋恩君感慨,“谁都不知道身染恶疾的她是如何做到的。”
郭玉梅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开讲台,她在日记中写道:“讲台,不只是在教室,学校内处处都是讲台!教学生,不只是用书本!人生也是一本书!”
学生幺嘉程说:“一次上英语课,我无意间向后看了一眼,发现郭老师正透过后门小窗往里瞅,我笑了,她也笑了。”在暂别讲台的日子里,郭玉梅的眼睛,她的心,从没离开过她心爱的学生。
每天大课间,她都出现在操场上,和全校师生一起跑步,学生们心疼她,劝她:“少跑点吧!”她总是笑着说:“没事,坚持就是胜利!”学生宋婉君说:“每一次从她身边跑过,我眼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流泪,浑身好像充满豪情和力量,觉得无论人生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觉得学不好就对不起自己的生命!”
【 “在爱的海洋里,我是一艘幸福的小船,我付出这么少,却获得那么多,何以为报?”
——做手术舍不得用镇痛泵却不吝接济他人,她用爱来回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