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地震来时教学楼墙体开始裂缝,砖头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几十个窗玻璃破裂的巨大声响让人不寒而栗,有的胆小的孩子被吓蒙了,两腿瘫软到走都走不动;有的则在教学楼里惊慌失措地疯跑。
“大家排队站好,不要一窝蜂!”教学楼里的老师们得益于平常的地震演练,下意识地下令学生排好队,有秩序地从3个出口撤出。有的老师专门在楼梯拐角处看护学生,以免发生踩踏事件。
“平时的逃生演练真的派上了大用场……”语文老师多杰卓玛提起地震,仍心有余悸。
地震时,布周才仁刚刚起床,连鞋和袜子都没来得及穿,便一路狂奔到学校。
当看到学生们在值班老师、班主任的带领下,已经按班级列队站好在操场上时,布周才仁激动地“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儿”,提到嗓子眼儿的心终于落了地。他在操场上来回奔跑,组织老师清点人数、汇报人数,当得到“学生一个都没少!”的答复时,布周才仁这才发现,双脚已被满地的碎玻璃碴儿扎得鲜血直流。
学校地处峡谷,距离禅古电厂的水电站仅几公里,布周才仁怕水坝倾覆,下令老师带着学生往山上转移。直到下午6点,确定学校安全了之后,布周才仁才带着孩子们浩浩荡荡地向校园转移。校园里聚集了来领孩子的家长,一一登记之后,他把学生安全地交到家长的手中。
“终于可以给家长们一个交代了……”布周才仁长吁了一口气。
可是,那些孤儿和无人照顾的寄宿生又成了布周才仁的心头病。地震当天他就跑到各个部门要帐篷,又让食堂师傅们从废墟里把锅碗瓢盆和大米、馍馍刨了出来,在救灾帐篷外支起了简易炉灶,给无家可归的学生们一个温暖的家。
康巴汉子的美丽梦想
47岁的布周才仁出生于玉树县下拉秀村,22岁那年来到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担任藏语教师,从此便再也没舍得离开这三尺讲坛。
曾经,他有几次动摇过做老师的信念,也有待遇更好的事业单位向他抛出“橄榄枝”,但布周才仁最终还是选择坚守教师这个光辉的职业。
布周才仁说:我还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
他喜欢“桃李满天下”的感觉。“我培养的很多学生成了县级干部”——这是他最自豪的一件事。
布周才仁也有最愧疚的一件事。地震中,妻子的娘家9口人死亡,只有妻子的一个妹妹幸存,在废墟下被埋3天后被救援人员挖了出来。地震后,妻子哭着让布周才仁去帮忙挖人,布周才仁却分身乏术,无暇顾及。直到现在,都没能顾上去妻子娘家看上一眼。
布周才仁说,不敢看妻子那充满幽怨的眼神,这辈子最愧疚的就是为这个家辛劳了一辈子的女人。话未落,这个坚毅的康巴汉子眼眶潮红。
这些天,他把学生们继续读书的地方联系好了,在山西长治。布周才仁说,等虫草假——牧区学校为让孩子们帮家里挖冬虫夏草而设立的一个特殊假期——结束后,他们就要带着有意愿出省的学生去长治一所中学念书了。
“我的梦想是:带着学生们在山西呆上3至5年。”布周才仁说,他要让连结古镇都没有出去过的牧区孩子,到内地城市见见世面;也要让山坳里的老师,学学先进的教育理念。
这个看似简单的梦想,要实现却并非易事。有的老师面对家庭丧葬、拆迁、重建等种种大事,并不愿意离开玉树;更让布周才仁哭笑不得的是,“校内零死亡”让很多家长愿意继续把孩子交给他和学校,“哪儿都不去”。这些天来,他只能和老师们一起,冒着风雪辗转于上拉秀、下拉秀、小苏莽、仲达乡等地,挨个给学生家长做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