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厅的一位官员表示,不公正待遇,既损害代课教师的权益,又损害受教育学生的利益,也会影响到义务教育的质量。像代课教师这样“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确实广泛存在,也由来已久,但解决难度很大。
他介绍,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相应政策,处理代课教师问题也没有明确依据,唯一的法律依据只有《劳动法》,而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却是“愿打愿挨”。不挣这份微薄的工资,很多毕业生干别的可能更没保障。一些地方政府在聘用代课教师时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教师工资。其中“不签订劳动合同”是一个巨大隐患,一旦代课教师被辞退,连一次性补偿都得不到。
而且,代课教师属地方用工行为,财政不予保障。各地财政状况各异,一些地方教育投入严重短缺。同时,省里空余编制很少,很多地方甚至已经超编,而“目前在岗代课人员全河北省约有2万多”,代课教师的编制问题很难解决。
但农村学校分散,环境艰苦,公办教师不愿去,财力不足的地方更愿意聘请低成本的代课教师,所以对代课人员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