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应急救援科学技术学会的专家指出,关键在于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没有将校园危机预警分级纳入研究讨论范围,致使各省教育管理部门无法对校园危机进行分级管理,缺少相应的权责机制,危机处置能力和危机管理的系统化和制度化存在缺失和不足。
“不可否认,目前,每个学校都很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但只是重视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甚至绝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开展过相关安全教育工作。”侯昭敏说。
在长期的工作中,侯昭敏发现,灾难教育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是一个空白。不少学校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时,只是简单的说教,仅仅开展应对上级的、一次性的、临时性的演练,基本没有形成制度化的防灾疏散演习体制,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也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经常性的培训和演习,因而普遍缺乏灾难应急、避险自救常识。即便是已经开始组织演练的学校,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设计和策划,大部分演练只停留在“组织逃生”这一个环节上,并且流于形式。一旦灾难发生,即使是发生在白天的火灾,也会由于人员过度恐慌、相互争抢楼梯使楼梯扶手垮塌而造成不必要的大量人员伤亡。
此外,大部分市区校园周围建筑林立,交通人流繁忙,根本没有足够的空旷地带,让涌出的人流短时间内从教室、宿舍疏散出去,大部分人只能滞留在校园的操场上,由此可能因为大规模人群在操场积聚而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昆明某中学的地震演习,侯昭敏认为,这种演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同时,要选择相应的老师、学生承担不同的责任,以便在灾难发生时组织、引导大家疏散。“演练的策划和专业性很重要,演练不是活动,演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本能。养成本能,逃生时才能有效疏散。”侯昭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