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找到我们,希望采取不一样的录取制度,适应中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从而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兴趣,对求知欲进行更好的鼓励。”北大招办主任秦春华介绍,“中学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与大学对接,希望大学伸手拉一把,以改变基础教育在应试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大学也面临着较大压力。“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最后阶段,以培训的方式替代教育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一些学校,考评学生是否优秀,不是看学生能否做对题,而是要求学生看到题目不假思索写出答案,这不是教育,是训练小白鼠形成条件反射。”秦春华说。
北京大学一位毕业生称,身边有许多同学刚到北大时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很多人不知道兴趣在哪,不知道自己的好恶,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突破
先修课程尝试衔接教育“脱钩”,有望获更多高校认可
国外经验证明,大学先修课程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脱钩的问题。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提前体验、了解大学课程,为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做准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早接触大学课程,可以为将来理性选择大学专业奠定基础。”柳彬认为,“修大学先修课程可以表明学生有能力完成大学教育,并充分展示自己某方面的学业成就,为将来大学自主选拔提供依据。”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国部分中学将在现有高中选修课体系里,在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和历史等基础学科领域开设微积分、电磁学、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五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根据计划,2013年秋季学期还将陆续推出线性代数、几何学、力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化学前沿、经典名篇选读、世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科学、心理学、生命科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10余门先修课程。
为进一步支持“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的实施,先修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先期由北京大学相关学科的资深教授和中学骨干教师共同制定。每年7月,“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委员会将组织统一考试,颁布更新课程标准。
“我们也正在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讨论,中学的大学先修课程未来有望被更多高校认可。”秦春华说。(人民日报 记者 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