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金门坑道中的历史尘埃

金门坑道中的历史尘埃

2013-02-19 18:00:39

  参观金城坑道并不收费,这里每天还会在中午、下午和晚上的固定时间内各安排一次导览。进入坑道前,工作人员会专门为游客播放一段影片,介绍炮战期间金门全民皆兵的情况。

  该坑道的修建,大多靠人工开凿,每家每户都会按照家里劳动力的多少,被分配给固定的任务。当时,有钱人家的子弟可以不去亲自挖,而雇用别人替自己完成任务。走入坑道中,会觉得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矮,这是因为人工挖掘,工人身高不同,坑道的高度就不同。

  坑道的展示厅里专门设置了沙盘,游客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坑道的走向和位置。卫星地图还清楚地标注了金门各坑道的分布情况。

  为了接待游客,金城坑道曾进行专门的整修,安装了大功率的通风设备。台湾地区使用的电压为110伏,而金城坑道中现在的电压为220伏,照明系统非常完善。其实,当年备战时,金城坑道中是没有照明系统的,所谓的“待避处”,就是能让人们在黑暗中躲一会儿的墙壁上的小空间。

  坑道里面最高级的场所,就是国民党金门党部下设的临时指挥部。虽然空间狭小,但这里专门放置了一张床,还有一张办公桌上摆放着打字机、保险柜和录音机,旁边还有一个红褐色的木质文件柜。在指挥部隔壁,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库房。库房用来容纳大米、燃油、食用油等战备物资。

  游览的部分路段中,导览员会特意关掉灯光,让游客体验一下坑道中的黑暗。周围的世界一片漆黑,游客只能一边用手摸着墙壁一边前行。紧接着,耳边传来隆隆的炮声,这是专门为了营造“战争”氛围而在坑道中增加的音响效果。伴随着炮声,还有电光火花。但是,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游客,从这样刻意的布置当中,如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紧张的气氛。

  资料:“战争博物馆”

  “你是炮火中死去的幽魂吗/回来巡视你驻守的碉堡/这碉堡其实如你荒废的身体/你寄居后蓦然离去/如今/这碉堡是一个休闲寄居的旅店/炮声是对岸中秋的烟火/无须惊吓/你的故乡也许就在对岸的乡村……”

  这是台湾诗人詹澈笔下的金门长寮碉堡群。现在在金门可供游览的,除了坑道,还有詹澈描述的被弃用的碉堡、海滩上成排成行的反空降桩、写有“瞄不到不打,看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之类标语的哨所——这个人口仅有4万的小岛,以“战争博物馆”的姿态,吸引着对那段历史充满兴趣和不断反思的人们。

  来源:2013年2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4期

  • 相关阅读
  • 1839年林则徐巧用“尿壶”打退偷袭广州英寇

      1839年一个阴云密布的早晨,英国军舰偷袭广州。当军舰驶近虎门时,突然发现满海都是清军的红缨笠在游动。“发现清军水兵!”英军指挥官大声吼叫着,“枪炮准备射击!”红缨笠渐渐接近敌舰,...

    时间:02-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