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史海烟云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交锋记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交锋记

2013-09-02 17:36:59

  这是希思自1974年以来的第6次访华。他每次访华都要会一会邓小平。9月10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希思,两位老朋友亲切地寒暄了一番。当话题转到香港问题时,气氛一下子变得格外沉重。邓小平对英国政府在谈判中的做法极为不满。

  邓小平说:“英国政府想用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在香港问题上,我希望撒切尔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会受任何干扰、有任何改变,否则我们就交不了账。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是李鸿章。谁不解决这个问题,都是李鸿章。”他说,他希望今后会谈时不要再纠缠主权换治权问题,要扎扎实实地商量香港以后怎么办,过渡时期怎么办。这对彼此最有益处。如果英方不改变态度,中国就不得不到1984年9月单方面地宣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

  英国在谈判会场内外使出各种招数均告失败,中国政府毫不妥协。迫于形势,英国政府在第四轮会谈后,开始考虑采取措施稳定香港经济,并准备在谈判中实行退却。

  历史性时刻终于到了

  经过一年多的风风雨雨和22轮艰苦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迎来收获的时刻。

  1984年12月18日晚8时20分,一架大型民航客机呼啸着降落在北京机场。撒切尔夫人二次访华,正式签署中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日下午5时30分,签字仪式正式开始。

  观礼嘉宾有400多人,另外还有180名中外记者。大家都等待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仪式从签名到交换文本,共用了4分钟。当两国领导人互换声明文本时,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邓小平、李先念来到撒切尔夫人面前,举起香槟酒,笑容满面地祝贺中英双方完成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550万香港市民、10亿中国人和全球无数双眼睛,从卫星转播的电视荧屏上,观看到中英关系发展史上这闪光的一页。蒙在“东方明珠”上面的尘垢,终于被冲洗干净。

  20日下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时说,香港问题不解决,在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总存在着阴影。现在这个阴影消失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和友好一片光明。

  撒切尔夫人完全赞同邓小平这一评价。她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中英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使香港的未来完全明朗: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怀抱,1997年后将长期保持现行制度,由港人治港。香港人民欢迎这个前景。12月29日,恒生指数上升到1187.54点,成为当年的新高潮。

  中英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也在全世界引起了积极热烈的反响。世界舆论认为,这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典范。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认为:中英两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应该大力提倡,这恰恰是我们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非常需要的。

  几年后,美国《世界报》评选10年风云人物,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以相同票数当选,被看成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人。

  • 相关阅读
  • “邓小平时代”好书榜拔头筹 余华看见落选

      近日,由专家评委、广大网友、新浪读书编辑部共同参评的“新浪中国好书榜2013上半年‘十大好书’”揭晓,《邓小平时代》拔得头筹,《古拉格》、《出梁庄记》、《故国人民有所思》、《公天下...

    时间:07-31
  • "爆灯姐"自比撒切尔夫人:有智慧的男生会选我

      从美女作家吴瑜到白富美女神骆琦,非诚勿扰的舞台上走出了不少话题女嘉宾。近日,24号女嘉宾丁东丽以“爆灯姐”的姿态蹿红网络。一面是频繁为心动男生爆灯并且屡败屡战,一面则是以“我是研究生&...

    时间:05-14
  • 撒切尔夫人葬礼今日举行 女王夫妇将参加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将于4月17日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撒切尔夫人4月8日去世后,关于其历史功过、葬礼安排引发英国民众的热议,有赞誉,有批判,也有示威抗议,甚至“庆祝”。英国媒体评论称...

    时间:04-17
  • 英国“大本钟”暂停报时为撒切尔夫人默哀惹争议

      据《英国卫报》16日报道,英国下议院发言人称,由于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举行,“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钟都会在周三暂停报时。  随着葬礼规模的不断扩大,各政党开始不安。据英国传统,大钟暂停...

    时间:04-17
  • 美国无现任政府官员出席撒切尔葬礼 英国震惊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17日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之后将进行私人火化仪式。目前,参加葬礼的人选已选定。令人惊讶的是,美国没有任何现任政府官员出席葬礼,这令撒切尔夫人的朋友和支持者们感到“吃...

    时间:04-17
  • 英媒:若撒切尔在位 英国不会轻易从阿富汗撤军

      英国前任首相撒切尔夫人于4月8日逝世,她执政期间施行的铁腕政策再次被英国人热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3号刊发评论文件称,撒切尔夫人在位时对恐怖主义深恶痛绝,并以强硬手段回应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假如撒切...

    时间:04-16
  • 伦敦拟建撒切尔纪念中心引争议 葬礼前夜遗体供凭悼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国葬仪式将在当地时间4月17日中午11时举行;16日晚,停放撒切尔灵柩的小礼堂将开放,供英国议会两院工作人员凭悼。此外,撒切尔生前还曾筹集资金,准备修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纪念中心。...

    时间:04-15
  • 撒切尔葬礼宾客逾两千 阿根廷总统不在受邀之列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的葬礼定于17日举行。英国唐宁街10号首相府11日宣布,获邀参加葬礼的宾客超过2000人,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所有美国在世总统。  英方没有邀请阿根廷总统...

    时间:04-12
  • 撒切尔与英国体坛恩怨:为政治目的牺牲体育

      多年前,有记者告诉曼联主帅弗格森,他与首相撒切尔夫人一样,每天都只需睡5个小时。爵爷听后非常气愤:“不要把我和那个女人联系起来。”  撒切尔夫人的继任者约翰·梅杰在自传中透露,为了拉...

    时间:04-11
  • 撒切尔夫人曾抵制莫斯科奥运 强硬处理足坛惨案

      作为一位强硬的政治家,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执政纲领不仅使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产生了剧烈变化,同样也影响了英国体育。她打击足球流氓、铲除足坛暴力的贡献有目共睹,但相关政策也不可避免地使英国足球...

    时间:04-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