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丹凤出现了一大批爱国人士支持抗日的动人事迹。棣花的韩树绩利用在商棣镇任镇公所文书的合法身份,配合许佐善为游击队巧送情报、开路条。蔡川的陈维政以保长身份作掩护,为游击队送情报、筹集粮款。商镇的石福祥在丹凤籍著名爱国人士陈建晨所办的专为安置东北流亡妇女的缝纫合作社做工,积极为陈建晨搞家务服务,以便让她为抗战多做些事情。
1943年秋,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视察防务,到龙驹寨、武关等地巡视。1944年,国民党发起青年从军,征集18至35岁知识青年参加抗日,仅丹凤的凤麓中学、两岭、南寺小学学生就有36人参军。
战争中,敌我双方都看中了龙驹寨这一战略要地。西峡口沦陷后,日寇占领区重阳店距陕境30公里,西部主阵地八庙距陕境仅20公里。在大战八庙时,丹凤人民全力支援前线,配合军队死守,严阻日寇踏陕地一步,直到“8·15”日本投降。在这场殊死的阻击战中,长坪公路是西安翻越秦岭通往河南前线的唯一通道,白昼车辆不断,夜晚灯光通明,汽车将军火源源输送,兵源不断补充。为了支援前线,雨天公路塌方、桥梁中断时,老百姓立即排除。鬼子飞机白天炸断公路,群众晚上挑灯修补,使这一大动脉畅通无阻。1944年8月,国民党军抗日前沿指挥机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驻丹凤县城西2.5公里的陈家村祠堂。副司令长官郭寄峤常驻司令部,其“八大处”参谋、军需、政工、军械、军法、秘书、副官、医务及卫队数千人就近分驻老君殿、淡寨、金盆、赵家沟等村,下辖两军团,6个军。长官部架有电台(自发电)。当地群众出夫送军需、抬伤员并帮助部队在老君河架木桥,修通陈家村接长坪公路的1公里支线公路,沟通指挥部与各部的联系。日寇打到河南八庙村时,商南告急,丹凤武关已能听到炮声,龙驹寨处于临战状态。长官部曾在南寺学校开会5天,会后老君乡一次就抽民夫数千人到境内的桃花铺、武关、四道岭挖战壕、修工事。工兵沿山布地雷,乡保大量征收麸料。救伤员、抬伤兵,是战地服务的主要任务。丹凤两岭村设立总监部兵站医院,商县城设立第二后方医院,及时抢救火线下来的伤兵。火线上下来的伤兵主要靠群众用担架抬送。长坪公路抢修在即,路窄坡陡急弯多,汽车运输有限,从商南到丹凤再到商县150多公里,约10公里就设一处“荣誉军人招待所”,接待转送伤兵。这是一场全民的战斗,青壮年用木椽绑成担架,网上绳子,两人抬在肩上,两人在旁扶持待换,将伤兵一站一站转送商县,以至西安。公路上接连不断的担架,像长龙一样从早过到晚。在这一人海战中,丹凤境内公路沿线稍懂医术的人都到招待所帮助换药、打针,妇女儿童给伤兵喂水喂饭,并组织慰问劳军。
1945年,国民党军89军新1师驻防龙驹寨,丹凤人民一如既往地支持抗日军队。
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让我们世世代代不忘抗战历史,坚持党的领导,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商山丹水幸福美好的明天献计出力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