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回国接新兵
何祥礼告诉记者,在朝期间,他还回了3次国,都是去沈阳接新兵补充志愿军兵源,每次大约半个月时间。“战斗中牺牲的士兵太多。”他还记得,新兵们被要求坐在火车厢中间,不许说话,不许发出任何响动,四周则用炮弹、武器箱子伪装,以应付板门店国际组织的检查。
和朝鲜人民共度难关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队和朝鲜军队是分开的,所以士兵们并没有机会和朝鲜人进行深入接触。但对何祥礼来说,因为共同经历了战争,在心里就与朝鲜百姓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情谊。现在的他在看新闻时除了中国,最关注的就是朝鲜,甚至想在有生之年再去一次当年的战场,亲眼看看朝鲜的变化,告慰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亡灵。
何祥礼回忆称,当时,美军施毒严重,部队行军没有安全的水吃,朝鲜老百姓就主动给中国部队指没有放毒的水井的位置,士兵们没有菜吃,也会买朝鲜百姓种的洋芋、白菜等。战时,朝鲜人的生活特别艰苦,美军的飞机在上空不停轰炸,烧毁了许多百姓的房子,没有房子住,半夜冻得哆嗦的朝鲜百姓只得跑到部队上,和士兵们挤在一起睡。饿了,他们就拿着空碗讨饭吃,士兵们对朝鲜百姓很友善,虽然他们的粮食也不够,但总是会从不多的食物里分出一点给朝鲜人。为了方便沟通,部队里还配有专门的翻译,何祥礼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朝鲜语。
就这样,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战了3年,1954年,何祥礼才最终回到祖国。
复员返乡搞建设
回国后,上级将何祥礼调到福建,连休整带练兵,在福建呆了一年。1955年4月,何祥礼复员回家,组织上先后安排他在柞水县西川、东川、曹坪乡及镇安县崇家沟当书记;1962年9月,在商洛地委党校学习;1966年回到家乡当了3年大队长、29年生产队队长,直到2008年。
现在,何祥礼和老伴定居在柞水县下梁镇解放村二组,在战争中的几次负伤让他落下了头疼的毛病。尽管如此,老人还是很知足,他说现在政府每月还发给他400多元的生活补助金,加上养老金、农村低保,每月的零用钱足够了。“不欠外债,不愁吃穿,2儿4女都很孝顺,儿孙们也经常回来看我,这就是老来福啊。”
只是,每当晚上睡不着觉时,老人会不由自主陷入对过去的回忆,他一遍又一遍的回想当年在朝鲜抗战的细节,努力回忆着每个战友的脸庞,“在朝鲜时,我们的副班长姓尹,是四川人,抗美援朝结束后,我们一起退伍了,后来失去了联系,也不知道他现在还活着没。”老人喃喃地说。老人的老伴告诉记者,老人非常怀念当年的战友,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和战友们联系上,一同见证今天的和平昌盛与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