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赵 丰)面对着一座山名,我只有仰望,这便是神农架。
最早听到“神农架”三个字,是源于“野人”的报道。一座山,竟然有野人出没,这令我兴奋不已。
燕子垭,这是我的第一个目的地。途中,我看见了野马河。既有野人,就当有野马。伫立在河边,我在思索着:这就是野人们喝过的水吗?是野人们沐浴净身的地方吗?野人骑野马,这是怎样一幅奇异的景象呢?河水里,有胆大的年轻人乘着竹筏漂流,那对我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我总是在担心,竹筏要是翻沉了,那会是什么后果呢?我的担忧阻挡不了青年们的欢声笑语。在我看来,他们拥有“野人”的气质和胆量。
听说,神农架有许多神奇的地质奇观。红花乡境内有条潮水河,河水一日三涌,早中晚各涨潮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涨潮时的水色因季节而不同:干旱之季,水色混浊;梅雨之季,水色碧清。可惜的是,如此诡异的景象,于我是无缘了。
神农架的水,也有适合于我的缓缓溪流。一座神秘的山,竟然也会有平淡的小溪,譬如香溪源。它从容的水声,吻合着我的性情。令我惊喜的是,传说史上的美人王昭君就诞生在香溪源头一个叫木鱼镇的农舍里。沉鱼落雁,那是汉语里何等美好的词语组合啊。这是神农架的山水滋养的结果。带着美好的想象,我在小溪边坐下,清洗双手和眼目,让我的影子随水逐流。这是我在神农架的一个插曲。
步入燕子洞。在狭窄且昏暗的洞里,我享受到滴水如琴的感觉。洞体不能容人,不知野人如何在此玩乐。须臾间,流水潺潺,不知洞生何处。走出洞,忽然想起没有看到一只燕子的踪影。大约,它只属于燕子们春天里的家园。
神农架是不乏奇洞的。还听说,宋洛乡有一处水洞,只要洞外自然温度在28℃以上时,洞内就开始结冰,山缝里的水沿洞壁渗出形成晶莹的冰帘,向下延伸可达10余米,滴在洞底的水则结成冰柱,形态多样,顶端一般呈蘑菇状,而且为空心。
站在垭口西侧半壁上的观景台上,我看到了彩虹桥。彩虹桥是有传说的,炎帝神农氏与太上老君相会,劝老君改炼丹为冶金炉之地。古老的传说,为一座山平添了神话的色彩。彩虹桥桥头,香柏迎着秋风傲立,婀娜多姿。依柏而立,俯视桥下原始古老的森林,恍惚看见了野人的影子。
木鱼镇,一个禅意的名字。神农架的山水赋予了它圣洁的灵魂。美丽而幽静的神农坛,分布着主体祭祀区、古老植物园、千年古杉、蝴蝶标本馆、编钟演奏厅五大景区,更兼神农氏尝草别谷为民疗疾的古老传说。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屹立于苍翠群山之间,脚下是代表天和地的圆形和方形图案。
水是山之血液,树是山之筋骨。仰望着那棵千年古杉铁坚杉,我无法按捺住自己的心跳。一棵树,历经了千年的风雨雷电,能够活下来,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它的主干苔痕斑斑,犹如翠绣,坚似青铜,在我的敲击下铮铮有声。我在想着,神农架这座山,如眼前这棵树一般,掩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终于到达野人的出没地板壁岩了。自20世纪初至2012年,这里已有近400人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看到近100多个野人活体。对野人,我的意念里毫无鄙视的概念。一种类似于人的动物,如果他们真的存在,那将是这座山的荣幸。他们选择了在这座山上生活,那只能证明一座山的宽容大度,证明它是一所宜居之地。
板壁岩上下,箭竹林漫山遍野,密不透风。林中经常发现野人的遗迹。令我惊叹的是野人窝,它们用20多根箭竹扭成,仰躺其上,视野开阔,舒服如靠椅。这是野人的寓所吗?野人的胸怀,难道也如此开阔吗?
箭竹林间,怪石突兀而起,或高或低,千姿百态。观其整体或局部,正面或侧面,形象神姿皆不相同,又都栩栩如生。我凝视着北坡的一尊巨石,远看如抱藤跳跃,如母子相偎,如恋人细语……这,难道是野人精神世界的写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