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山海为笺 诗韵相和

2025-09-23 09:51:17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 二〇二五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商洛侧记

  拉美诗人在村民的指导下,使用木锤制作糍粑。

  在国家级非遗“洛南静板书”小剧场前,拉美诗人跟着婉转绵长的旋律起舞。

  拉美诗人和洛南剪纸艺人合影。

  拉美诗人走进直播间,带货柞水木耳、商南绿茶等商洛特色农产品。

  2025国际青春诗会期间,中拉诗人们围坐在一起,朗诵分享自己的诗歌。

  本报记者 王江波

  终南山下,秋雨如丝。77位中外诗人漫步于终南山寨的青石板路,柞水渔鼓的悠扬曲调萦绕耳畔,跨越千年的诗篇在秦岭深处久久回响。

  9月15日,“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启幕。来自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等15个拉美国家的40位青年诗人,与37位中国诗人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文明互鉴的诗意对话。

  诗会期间,诗人们辗转西安、商洛、北京三地,通过诗歌朗诵、学术对话、参观体验等活动,深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西安古城墙下的诗意开篇,到秦岭山间的烟火气息,再到北海公园的惬意闲适,这场青春诗会为中拉文明交流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非遗体验触动心灵

  9月17日,秋雨朦胧的柞水县终南山寨,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参加2025国际青春诗会的中外诗人们。

  刚进寨门,一曲悠扬的韵律便和着秋风飘来。十几名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上,唱起抑扬顿挫的柞水渔鼓。这一源自唐代“道情”的艺术形式,如今已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亮婉转的嗓音,时而高亢,时而悠扬,唱出了陕南山水的灵秀、百姓生活的富足,也传递着迎接宾客的热忱。

  诗人们纷纷驻足,看着艺人手腕轻转间鼓点与唱腔无缝衔接,忍不住举起手机定格这一难忘的瞬间,这一幕成了最生动的开场白。

  循着歌声徐徐前行,不远处的洛南剪纸摊前,各式各样的脸谱铺满桌面,红纸在艺人石晶的指尖翻飞,剪刀开合间,一个人物脸谱便跃然纸上。巴拿马诗人哈维尔·阿尔瓦拉多端坐摊位前,面带微笑,满怀期待地盯着艺人的双手,不一会儿,哈维尔·阿尔瓦拉的面容在红纸上逐渐显现。

  “能把咱们的非遗产品当作礼物送给外国友人,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石晶满心欢喜,邀请外国友人一起合影留念,在照片定格间,哈维尔·阿尔瓦拉动情地说:“这是我收到最用心的中国礼物。”

  踏着青石板向内探寻,5位说书艺人正在演绎国家级非遗“洛南静板书”。悦耳唱腔婉转绵长,跌宕节奏牵动人心,静板书独特的声韵,让在场的拉美诗人恍惚间听到家乡那热情奔放的舞曲旋律。当锣鼓梆子的敲击声愈发激昂,诗人们再也按捺不住,随着灵动的曲调肆意摇晃。

  转过一道弯,捶打糍粑的石臼正袅袅地冒着热气,暖融融的气息

  裹着洋芋香气扑面而来。哥伦比亚诗人赫尔曼·帕尔多在村民手把手的指导下,抡起木锤捶打着石臼中的芋泥,笨拙又认真的模样,引得周围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荷花池边的吊脚楼舞台上,秦腔戏歌《上春山》缓缓上演。传统秦腔的苍劲高亢与现代歌曲的灵动婉转巧妙交织,这打破常规的创意改编,像一股新鲜的风,让诗人们听得耳目一新,眼中满是惊喜。

  池边另一侧,柞水木耳的直播带货现场很是热闹。诗人们接过当地的木耳、绿茶等农产品细细品尝,入口的鲜香让他们频频点头。玻利维亚诗人露西亚·卡瓦略来到直播镜头前,一边品尝木耳一边给直播间的观众介绍:“这款产品是当地的特产,味道鲜美、口感脆爽,非常推荐大家购买品尝。”说完不断冲着镜头竖起大拇指,为这份大自然赠予的美味点赞。

山川回响诗意共鸣

  青山如黛环抱四野,绿水潺潺绕寨而行。午后的秋雨如丝般飘洒在青石板路上,浸润得草木愈发青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香。

  在这幅水墨般的自然景致里,一场跨越山海的中外诗人读诗会,正以最浪漫的方式拉开帷幕。

  中拉诗人围聚一起,来自拉美与中国的15位诗人代表相继朗诵起自己的诗句,这些诗句都带着各自的乡土气息,也带着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共鸣。

  阿根廷诗人梅赛德斯·哈尔丰以细腻的笔触,将生活中的温柔与哲思娓娓道来;马克西米利亚诺·莱尼亚尼的诗作则充满了对生命与时间的叩问,引人深思。玻利维亚的杰西卡·弗罗伊登塔尔一开口,便将安第斯山脉的雄浑与神秘融入诗行,让在场听众仿佛能望见雪山之巅的晨曦;萨尔瓦多的诺拉·门德斯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着家乡的烟火人间;墨西哥诗人曼努埃尔·贝塞拉以细腻的观察,将日常点滴化作动人的诗句。

  中国诗人孔令剑以冷静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着他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中国诗人陈翔的诗用卓越的想象力,呈现出自己内心的精神图景,中国诗人李越则以独特的视角,描绘着对个体命运和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

  没有语言的隔阂,只有情感的共鸣,当不同语言的诗行在空气中交织,每一首诗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段朗诵都是一场灵魂的碰撞。

  在圆桌诗会不远处,一面绘有秦岭山川河流的“山川即诗行——给秦岭的诗”留言墙格外醒目。诗人朗诵完毕,纷纷驻足留言墙前,拿起笔写下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

  我从安第斯山脉走来,山川的秘密让我们亲如姐妹

  爱意相交,双手紧握山峰探到云里,都成了同一座

  太阳要看到它,月亮要看到它

  安第斯山脉与秦岭映照着同一片天空下的时光

  中国,我愿用一生的脚步把你丈量

  任何一种声响都在呐喊,汇成秦岭的沙

  山野颤动,世界静了

  绿意深沉,思想嵌入岩壁

  而当我踩上树叶,村庄烙印在我的衣衫上,我陷入其中

  莫非诗歌正是那凝固的瞬间?

  诗歌与友谊在九月绽放

  风,成了随波逐流的借口

  朱鹮与神鹰在诗中比翼飞翔

  一只绒毛蛛抖擞鬃毛,甩落雨水

  又一座山,铭记我终将消逝的时光

  大山在雨中微笑

  雨使时间浮起,在这样的时刻

  大雨浇透山峰,痛苦得到稀释

  我们从自身短暂地缺席

  从孩童起,这就是我渴望不断重复又重复叙述的禁忌词汇

  时间是诗人手心的孩子

  隐士,有一瞬生活在唐朝的某种心意里

  我们没有时间悲伤或者哭泣

  仿佛世间只此一日

  诗歌,会感受到未来

  光在时间的尽头弯曲,隧道颤抖

  古老的方言成为大片灯光

  照着一粒土,它有它的死去和活着

  40句诗,40种笔迹,最终汇聚成一首属于秦岭、属于中外诗人的完整诗歌。当最后一位诗人落笔,大家不约而同地鼓掌,窗外微风拂过,墙上的诗句仿佛也有了生命,在山间轻轻回响。

  随后的“秦岭给安第斯山的情书”环节,更是将这场文化交流推向高潮。诗人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在明信片上写下寄语。有的是对远方友人的真挚祝福,有的是对秦岭与安第斯山这两片神奇土地的感悟。

  写完后,诗人们将明信片与刚从秦岭山林中采摘的枫叶、松针一起,塑封成书签,互相赠送。当来自安第斯山脉的诗人接过印有陕西风光的书签,当中国诗人拿到带着拉美诗意的寄语,取自秦岭的叶脉与来自安第斯山脉的诗意,在此刻浪漫相连。

  细雨依旧淅淅沥沥,终南山寨的草木愈发葱茏。这场读诗会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化交流,成为一场跨越山海的情感联结。秦岭的山水滋养了东方的诗意,安第斯的风带来了拉美的热忱,而诗歌,则成了连接这一切的纽带,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自然与诗意中,找到了最温暖的共鸣。

碰撞思想的火花

  当日下午,2025国际青春诗会“诗歌学术对话会”如期启幕。中拉诗人围坐论道,以“诗歌的本土性和世界性”为引,让思想的火花在会场间碰撞绽放。论坛间隙,4位中国诗人接受专访,结合与拉美同行的交流点滴,分享了关于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

  作为“诗歌国刊”《诗刊》主编,李少君的观点直击人心:“中拉诗歌同怀深厚的土地情怀。中国诗人笔下的秦岭黄河、拉美诗人咏叹的安第斯山与亚马孙河,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正是我们共通的诗性语言。”谈及诗会意义,他微笑道:“这不仅是诗人的聚会,更是文明的对话。它既推动中国诗歌繁荣,更加速中外诗歌互动,让两种文明彼此理解、相互欣赏。”

  李少君指出,国际青春诗会的价值不止于交流,更打破了诗歌“高冷”的刻板印象:“它为青年诗人搭建舞台、凝聚同行者、点燃创作热情,更借中拉对话培育跨文化视野,推动诗歌从书斋走向街头、从精英走向大众。”

  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研究处李壮以“根”与“光”为喻,阐释创作真谛:“本土文化是诗歌的‘根’,唯有深扎才能守住文化锚点;当下生活是诗歌的‘光’,唯有追随才能赋予作品生命力。守住‘根’的底色、向着‘光’生长,作品才能在国际诗坛既‘是自己’,又能‘被看见’。”

  李壮强调,在“碎片化交流”盛行、中国青年诗人“对话世界现场”稀缺的当下,诗会更具不可替代性:“它让诗人从‘碎片化输出’转向‘沉浸式思考’,将表层互动深化为对诗歌本质、文明差异的挖掘;更让青年诗人直面‘世界文学现场’,既看清自身在技巧与视野上的不足,也发现中国经验的独特价值。这种同龄人间的直接对话,让交流从‘单向吸收’变为‘双向互哺’。”

  中国诗人马泽平分享了跨文化交流的收获:“拉美诗人擅长书写宏大主题,创作更显自由,而中国诗歌受唐诗宋词韵律传统影响,似在‘刀尖上跳舞’,自有局限。”对于“如何保留文化特色并融入国际诗潮”,他给出答案:“逐步消化拉美诗歌的新体验,找到中外文化的共鸣点,在坚守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国际元素,让诗歌焕发全新风貌。”

  商洛籍诗人左右则聚焦本土文化的世界表达:“我会把麻地湾、金钱河这些商洛元素写进诗与小说里。只要守住写作初心,努力将商洛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推向世界,商洛与世界的距离,便会越来越近。”

  暮色渐浓,论坛落下帷幕。远处的秦岭在墨色中静默矗立,近处的虫鸣与笑声交织成韵。这场跨越山海的诗会,不仅在签名墙上留下40首共著的诗篇,更在每个人心中,播下了文明对话的种子。

  正如李少君所言:“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更是当今世界连接人心的纽带。它不只属于个人、生活与情感,更属于民族、时代与整个人类。”

  当秦岭的风与安第斯山的云相遇,当中国的笔墨与拉美的文字共鸣,这场诗的盛会,便成了跨越国界的精神交响,便成了文明长河中,一朵永不褪色的浪花。

  • 相关阅读
  • 飞越秦岭 逐梦丹凤

    九月的商洛,天高云阔,秋色正浓。9月19日至21日,2025年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丹凤站)暨陕西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在丹凤县通用机场举行。...

    时间:09-23
  • 飞越秦岭 逐梦丹凤

    △开幕式当天,主办方举行了精彩的动力伞、滑翔伞、航模、热气球表演等活动。 △飞机模型腾空而起。 △参赛选手、裁判与航模合影留念。 △9月19日晚,在丹凤县城举行了以“飞越秦岭 逐梦丹凤”为主题的千架无...

    时间:09-23
  • 市场销量实现快速增长 中国品牌手机日益走俏拉美市场

      2025年第二季度销量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四席  中国品牌手机日益走俏拉美市场(国际视点)  国际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拉美地区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整体销量较第一季...

    时间:09-22
  • 中国品牌手机日益走俏拉美市场(国际视点)

      国际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拉美地区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整体销量较第一季度增长约2%,达3430万台;在销量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品牌中,除三星外,中国品牌小米、联想旗下摩托罗拉、荣耀和传音占据...

    时间:09-22
  • 波兰举办中国诗歌讲座活动

    新华社华沙9月20日电(记者崔力)由波兰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和波兰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诗歌讲座活动19日在波兰华沙文学之家举办,吸引了50多位波兰作家、学者、文学爱好者参与。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魏姣在致辞中说,...

    时间:09-21
  • 外交部:奉劝美方停止胁迫拉美国家选边站队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马卓言、王慧慧)针对外媒称美国胁迫拉美国家减少甚至中断同中国发展关系,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8日表示,拉美和加勒比不是谁的“后院”,有权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合作伙伴,奉劝美方停止胁迫拉美国家选边...

    时间:09-19
  • 中国诗人亮相第十五届布加勒斯特国际诗歌节朗诵会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9月18日电(记者张改萍)当地时间16日晚至17日晚,在第十五届布加勒斯特国际诗歌节期间,中国诗人参与的大型诗歌朗诵会在罗马尼亚国家文学博物馆和中央图书馆举行。在朗诵会上,中国诗人与来自罗马尼亚、葡萄...

    时间:09-19
  • 外交部:奉劝美方停止胁迫拉美国家选边站队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马卓言、王慧慧)针对外媒称美国胁迫拉美国家减少甚至中断同中国发展关系,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8日表示,拉美和加勒比不是谁的“后院”,有权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合作伙伴,奉劝美方停止胁迫拉美国家选边...

    时间:09-18
  • 美对拉美多国施压政策收效甚微 中方回应:搞霸凌霸道不得人心

      中新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9月1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日前,《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刊文称,今年以来美国对拉美多国采取咄咄逼人的施压政策,宣称为了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时间:09-18
  • 山中酬唱,诗短情长——记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陕西商洛

    终南山下终南寨,渔鼓声声待客来。9月17日,参加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的中外诗人们来到陕西商洛柞水县的终南山寨,在这里深度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山水自然间的诗意。陕南渔鼓甫一进寨门,身着传统服装的...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