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98年的丹凤县凯森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是丹凤县规模较大的核桃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核桃2000余吨、产值3000万元左右。公司已经注册了“商邑”牌商标。公司经过引进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加新的生产线,已经研发了“商邑”牌琥珀桃仁、椒盐桃仁、原味桃仁等系列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公司总经理张茂林说,公司正在争取资金,积极争取核桃精深加工项目。目前,核桃深加工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新研发的核桃新饮品二期工厂正在筹建中。新生产线建设完毕后,将为丹凤核桃产品的开发利用、群众增收增效注入新的活力。
陕西天玉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核桃仁为原料,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该公司着眼洛南丰富的核桃资源,从事以核桃油、核桃功能性高蛋白粉、肽、饮品及其相关原料为主的核桃深加工高科技产品。公司目前拥有核桃油冷榨生产线、核桃油灌装生产线、核桃高蛋白饮品PE瓶灌和易拉罐生产线、核桃植物酸菌生产线。刘明楚说,公司整个项目建成后,可以就地把果农的产品变为商品,减少诸多中间环节,让群众在家门口得实惠。
我市相继建成的这些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在经营中发挥着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企业按市场规律,通过薪资杠杆,把离开土地的农民转化成农业行业的产业工人,把科研院所束之高阁的农业研究成果变成市场产品。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从而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程度等,从根本上给农民带去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发展壮大面临诸多困难
进入秋季,走进商州至丹凤312国道沿线,在一些核桃大户家中或者路旁,随处可见加工或者销售核桃仁的核桃大户,一片繁忙景象。走进丹凤县城中心地带的盛康贸易公司,机器和人工加工核桃的声音此起彼伏,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加工、分拣、装袋,一片忙碌。经营了17年核桃生意的田甘记说,公司每年外调一二百吨核桃原料,并没有做核桃深加工,因为核桃深加工资金需求量大、食品生产门槛高、技术含量要求严。在丹凤,几乎所有核桃都是作为原料卖给了外地的大型企业。
丹凤县凯森工贸公司总经理张茂林介绍,核桃产业开发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基地建设、科学管理、良种培育和推广、加工企业、市场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般企业很难做起来。现在,随着人们消费观念转变,人们更倾向于低糖、低脂消费,所以,商洛目前初加工的琥珀核桃仁、核桃软糖等销量逐年下降。张茂林认为,如果核桃企业要转型,就得开发新产品、上新设备,这就需要大量资金,可是民营企业往往在建设初期,就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建厂过程中,到后期正常经营、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周转资金时,却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对此情况,刘明楚也有同感,他说,天玉公司虽然瞄准核桃产品这一大好市场前景,进行核桃产品研发深加工。但是前期投入资金超过1.4亿元,现在企业正要生产,要组建营销团队、加大宣传力度、收购原材料等,就需要大批资金进行周转,可通过市场融资、向银行贷款等方式来解决燃眉之急,就显得十分困难。
记者了解到,山阳县核桃加工企业由于资金规模小,新产品开发困难,设备、仓储、物流不发达,销售范围、规模小,企业做大做强困难;科研机构不健全,科技人才少,新型科技难以推广,产品研发缺乏经费,新产品研发困难。柞水还没有专门的核桃销售市场,也缺乏素质较高的市场营销队伍,没有较大的核桃深加工项目,目前多以销售原品核桃和核桃仁为主,个别企业仍以原品包装为主,大部分产品靠销售原材料和粗加工,商品转化率低,缺乏产业链的延伸。